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近期有望通过
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有重大调整
市政府召开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
我市县乡桥梁全面接受“体检”
第二届豫商大会 参会豫商约700人
首届《周易》哲学与河洛文明 学术研讨会在洛召开
研究姓氏文化 洛阳堪当重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7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研究姓氏文化 洛阳堪当重任
——访历史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
  夏末秋初,清华大学荷清苑内,树静草绿。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们轻轻叩开了李学勤老师的家门。

  室内书香宜人,古朴典雅。见到我们,李学勤热情地伸出手来,和我们相握。刚一落座,他的夫人就沏上了热茶。

  “我上世纪50年代就去过洛阳,见过洛阳的风貌。”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爽朗的笑声里流露出对洛阳的深情,使我们倍感亲切。邙岭、苗沟、老集、周公庙,洛阳的村落、街道他能随口说出一大串来,好像他就是地道的洛阳人。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等。

  “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啊!”话题转到《易经》,李学勤显得兴致盎然。十几年前,他出了一本专著,叫《周易经传溯源》。与其他类型的易学著作相比,这本书独特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丰富翔实的考古材料和大量的古代文献相互印证,从考古学、古文字学入手,另辟蹊径,“以实论虚”,从更深更远的层面上系统地探讨《周易》的起源、时代及易学的传流,解决了很多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把《周易》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古代被称为六经之首,受到历代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最具哲学理论意义,几千年来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周易》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时’字,《周易》所阐述的辩证思想与和谐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世界都在研究《周易》,中国历代有关《周易》的书比任何经籍都多,也说明了其不朽的魅力。”李学勤说,洛阳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对易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朝各代许多大家,就是在洛阳不断丰富了易学的哲学思想。如今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学术研讨活动,对洛阳乃至全国来说,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中国的姓氏不算多,10多亿人才5000多个姓。我们对姓氏文化的研究还很落后,日本和美国收集了很多中国的家谱。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开始收藏家谱,这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当然,家谱里的记载也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毕竟是前人传下来的历史,应当进行专门研究。”李学勤对于姓氏文化的见解精辟,对于洛阳的姓氏文化研究更寄予厚望:“河洛地区是王都所在,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姓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的数次人口大迁徙,由北向南辐射,千百年来,他们根在河洛,世代相传,的确是一种罕有的文化现象。河南有《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这本书把中原文化具体概括为18个大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姓氏文化。洛阳应该好好开发利用这一优势,促进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本报通讯员 宋赞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