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利华
8月21日至22日,外交部拉美司原副司长、原驻拉美国家大使汤铭新来洛,出席洛阳国际旅游名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我因采访需要,结识了这位曾经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身边工作过的前资深外交官。
“他们离我如此之近。”在龙门西山的美景中,夕阳透过窗口照射在汤铭新的身上,这位69岁的前外交官开始向记者讲述往事,这些往事发生在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和末代皇帝溥仪之间。
1960年,汤铭新进入外交部工作,担任高级翻译。一次,毛泽东在杭州接待外宾,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汤铭新受领导指派,给毛主席当翻译。接待工作结束之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毛主席心情不错,席间聊天时他的视线突然落到汤铭新的身上:“大家都说我的名字起得不错,其实你的名字起得也蛮好,你知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
汤铭新的脸红了,他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注意到他这个年轻的翻译。他连忙如实回答:“主席,我不知道。”毛主席说:“你回家去好好问问,你的名字是有出处的。”
这次接待工作结束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家,汤铭新告诉父亲,他为毛主席做翻译,主席还问他名字的出处。父亲告诉汤铭新:“这个名字确实是有出处的,都怪我没有告诉你。”
据父亲讲,汤铭新的名字出自孔子《大学》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意是说,商汤王在洗澡盆上刻下自己的座右铭:“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商汤以此警示,激励自己不断弃旧图新。
原来,人生要每日新,日日新,汤铭新恍然大悟。与毛主席的这次接触虽短暂,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汤铭新觉得自己受到很大的教育。
在外交部做高级翻译时,汤铭新多次在周恩来总理会见外宾时担任现场翻译。周总理对下级工作人员既严格,又亲切。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让汤铭新40多年后回想起来,仍然特别感动。
当时,前苏联与日本争夺北方四岛主权,为了了解中国的立场,一个外国代表团来访,周恩来总理负责接待,汤铭新担任现场翻译。
开始的时候,翻译非常顺利,但翻译到北方四岛时,汤铭新却卡了壳。大家都知道日文里有很多汉字,意思与中文基本相同,但语音却大相径庭。前三个岛他都顺利翻译完了,但是择捉群岛的发音,他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时他只好向周总理说实话,周总理当即严格要求:“你回去查一下字典,然后再去告诉外宾。”
工作结束以后,汤铭新回到外交部,向外交部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并对当天翻译工作中的不足作自我批评。主管领导告诉汤铭新,其实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原来汤铭新走了之后,总理专门找他的主管领导谈话,告诉他今天发生的事情。总理说:“你们光知道使用干部,却不知道培养干部。小汤是个年轻人,今天有些失误,他的压力肯定很大,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关心他。”
周总理工作特别繁忙,竟然还抽出时间,对一个普通的年轻翻译细心关照,这不禁让汤铭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1959年,我国对战犯实行大赦,随后,末代皇帝溥仪结束了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劳动改造,成为共和国一名普通公民。中国共产党如何将这位曾经的末代皇帝改造成“新人”?他的生活状况如何?各国媒体非常关注。在溥仪出狱以后,他们纷纷派出记者来中国采访溥仪,汤铭新因此多次为溥仪担任翻译。
渐渐地,汤铭新和溥仪熟了起来。一次,一名拉美记者采访溥仪,提出的问题非常尖刻。他问溥仪,接受劳动改造并认罪,是否只是为了能够得到大赦,其实心里并不真正服气。
汤铭新如实翻译过来,担心溥仪会不会因此大发脾气。但溥仪却非常宽容,没有生气,而是对记者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思想改造的过程,把过去做的错事也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名记者。他的真诚打动了对方。
采访结束,坐在一起吃饭时,汤铭新和溥仪开起了玩笑:“今天陛下的回答非常宽容大度,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不起,你说我宽容大度,我非常同意;你说我‘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不赞成,因为我不是宰相,是皇帝。”溥仪风趣地说。而后大家一起大笑。
他们的笑声惊动了邻座的外国记者,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他们都说:“你们的‘皇帝’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