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区吉利乡小川村,有370户居民1280口人。大企业建设征用了村里耕地。
没了耕地,一部分农民进企业当了工人;村里建起了编织袋厂、塑料回收加工厂,围绕大企业成立了建筑队、运输队。如今,村里已有128台大型运输车。
29岁的孙守国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后起之秀”。征地之前,他们一家人依靠4亩多地维持生活,仅能保证温饱;征地之后,他到工厂里当了一名工人,每月500元工资。2004年,他在村里的协助下贷了25万元,买了一台34吨的半挂大货车。
“前两年的生意最好,有时一个月就能赚1万元。2005年我就买了第二台车。”孙守国不满足村里与附近工厂协调来的稳定货源,在外出运货的过程中积极拓展生意,很快就有了收获,不但自己的两台车满负荷营运,还办起了运输信息部。
没多久,孙守国就很少自己跟车了。贾庆红和朱科举是他最早聘来的司机,两个人都是孟津白鹤乡的农民,已经给孙守国干了3年。提起自己的工作,他们都挺满意。他们搭班共开一台车,常常全国各地到处跑,最远跑过黑龙江和广州,最常跑的是江浙一带,来回需要5天。他们把化纤产品送出去,再把老板联系好的设备、电器、小百货等各种货物拉回来。车子每闲一天,就要白支出600元,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路途上。
累归累,他们觉得“挺划算”。贾庆红说,他们每月的工资是1600元,路上的吃、住都由老板管,老板对他们很信任。逢年过节,老板还会买些酒肉到家里看望,有时还会分发红包。如果农忙时他们拉货回不来,老板就会招呼人帮忙把他们家的庄稼给收了。
在孙守国的另一台车上搭班的两个司机也是孟津人。村党支部书记席跃进说,现在村里的车队已经发展得很庞大,大部分驾驶员都是从临近的孟津白鹤、会盟等乡镇招聘来的农民。近年,来自嵩县、洛宁的司机也多起来,村里外聘的农民司机常年保持在200人以上。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特约记者 郭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