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音乐减减压。 |
|
昨日记者在市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人群中,自杀更是首位死因。在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
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庞大的人群作出这种无奈的选择?如何预防这种现象?
抑郁症曾把她推向死亡
昨日,记者见到了刚刚走出抑郁困扰的杨凌,坐在我面前的她平静而坦然,很难想象出,一年内她曾两度自杀。
“8年前,我与恋爱多年的男友结婚了。他是医生,我是教师,在许多人眼里,我们是非常般配的一对。
老公婚后仍没有放弃考研梦,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学习上,我承担了所有家务。两年后,我们的儿子出生了,老公也如愿以偿到上海读研。老公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可不到一年时间,他又忽然对我说,他把工作辞了,准备到日本深造。可他到日本后,电话却越来越少。直到去年,他提出离婚,我才听说他是带着他的女徒弟一起去日本的。
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那段时间,我整天哭泣,失眠、早醒、胃痛等各种症状开始在我身上出现,日子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今年春节前夕,我选择了自杀。花会期间,他回洛阳同我办离婚手续,我再次选择了自杀。”
杨凌两次自杀震撼了家人,家人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医务人员对她进行了系统认知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终于帮她走出了抑郁的阴影。
他们为什么选择自杀
一个高中生拒绝和家人交流,多次偷父母的钱,昨日,孩子已离家出走3天了。他的父母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韩运潮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
韩运潮说,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是导致现代人自杀的“罪魁祸首”,就像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论断,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
根据我市患者的咨询就诊情况,选择自杀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而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过激行为导致自杀;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症状支配导致自杀;重症抑郁症导致自杀。其中抑郁症导致自杀已成为自杀的“元凶”。
据介绍,大中学生自杀现象近几年时有发生,自杀者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意志脆弱,受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自私自利,做事时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出现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失眠等精神疾病症状。
另据介绍,30岁以上的都市女性患抑郁症的比率正在上升,异常心理的发生率,患功能性精神病、神经症、心身失调症、暂时性精神失调和失恋后抑郁症等的几率甚至自杀率,女性均高于男性。主要原因除女性本身性格易敏感、多虑外,还与离婚、婚外恋、性骚扰等现象有关。
事实上很多自杀者并不真正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令他们无法忍受的“境遇”。
“帮助”心灵走出灰暗
韩运潮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率的方法。目前,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减少自杀几率呢?专家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闲暇时间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往、学会缓解不良情绪等方法防范抑郁的发生。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可以避免孤独感,减轻抑郁症状。
其次要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让自己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事情,尤其在周末,比如打扫房间、听音乐、郊游、逛街等。另外,生活规律化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状很有裨益。
(本报记者 孙梅芳 通讯员 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