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中秋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也称仲秋。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习俗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我国人民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