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市文明办通过本报向全市市民提出了“爱护环境,文明祭奠”的要求。10日是“寒衣节”,本报记者分赴各街道、社区、陵园进行暗访,发现:市民祭奠方式更趋文明,在主要街道上烧纸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一些不文明祭奠行为仍有待改变。
背街小巷是“送寒衣”集中区
18时40分,在老城区五贤街、豫通东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送寒衣”。居民们用炉渣在地上撒一个灰圈,摆上供品,燃上香烛,焚烧五色纸,跪地磕头,以传统祭奠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在豫通东街一宅院门前,只见老幼共10多个人围在灰圈周围,地上摆放着9大碗供品,全家人将一摞五色纸点燃,按长幼次序依次行磕头礼,真诚地拜祭先人。
从整体情况看,在主要街道上祭奠的人很少,烧纸主要集中在背街小巷。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在祭奠后注意清理现场,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本报记者
李银刚
祭奠后自扫“门前雪”
在马市街,几户居民没有在门前的街道上烧纸,而是选择在自家院内烧纸。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
一位老人独自坐在小凳子上,眼睛不停地扫视着路旁的几个纸灰堆。他说这里的几户居民刚烧了五色纸,他担心有些纸和香还没有烧透,所以要在这儿守一会儿。老人说,这样做一是出于对先人的尊敬,二是防止火星飘散,消除安全隐患。
在西关一条小巷内,几名烧纸的市民拿着笤帚和灰斗,待纸烧完后立即把地面打扫干净。
建设路中侨绿城小区内,居民们纷纷在自家所住单元前或小区十字路口焚烧纸和香。不少祭奠者主动将纸灰、香灰扫在一起,以便保洁人员清理;有些人则带着盆、桶,将纸灰、香灰清理后,倒入垃圾箱。
一位环卫工人说,纸灰、香灰被风一吹满天飞扬,清理起来很不容易,希望大家都能自扫“门前雪”。
本报见习记者 戈晓芳
陵园祭奠送鲜花者增多
不少市民选择了文明的祭奠方式,如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10日一大早,我便在市内几个路口见到一群群手持鲜花的人,他们正在等陵园的接送车辆。抱着一大簇黄菊的李女士说,她要陪母亲和几个姨去陵园祭奠自己的姥爷和姥姥。
市民张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去公墓“看望”母亲。捧着一束白色菊花的他告诉我,儿子提前一天已经在网上给奶奶“扫了墓”、“献了花”。“现在都提倡文明祭拜,烧冥币、彩纸的人少了,为故去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既表达了缅怀之意,又可减少因烧纸而引发的火灾隐患。”张先生笑着说,“我跟儿子说,以后若我不在了,祭奠时献上一束花就行了。”
西苑路上一家鲜花店老板说,这两天来买菊花的人很多,其中白菊比黄菊卖得更好,尽管价格有小幅上涨,自己还是每天都卖到货空。
一家陵园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十月一”前后到陵园祭奠亲人的市民较往年增多。当天到陵园祭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大多数人都是献上一束鲜花、几盘水果,只有少数人烧冥币和彩纸。
本报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