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溪村:集体经济造福村民
试用期内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肩负行业使命参展 彰显中国企业形象
打的没发票 乘客不满意
双休日, 志愿者温暖城市
麻屯村民:企盼早日消除“灯下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伊川中溪村是远近闻名的“塑料加工村”。近几年,村里修了万米水 渠,把荒坡变成枣园,让家家户户发枣财;修建超市、文化大院,使村民生 活得更舒心;帮困难户致富,每年春节都给困难家庭送去丰富的年货——
中溪村:集体经济造福村民
  中溪村村民在本村的企业中工作。 记者 崔宏远 摄
  位于伊川县城南14公里处的鸣皋镇中溪村是伊川县有名的大村。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姜姓三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村庄中间有一条溪水穿过,遂将村庄定名中溪村。

  如今,中溪村的名气更大了:年轻人穿上工作服走进村里的化工厂、塑料厂当上了工人,老年人闲暇时都去村里的群众休闲文化教育基地娱乐健身……

  近日,沐浴着初冬暖暖的阳光,我们来到这个“伊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0强村”之一的村庄。

  整理坡地 荒山变枣园

  云鹰塑胶有限公司、华豫电缆厂、三金化工塑料有限公司……在穿村而过的洛栾公路两侧,40余家电线、电缆、铸钢、铸铁及化工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52岁的村党委书记姜安立是中溪村走上小康路的见证人。

  “全村9000多口人,耕地面积只有7000余亩。上项目、发展工业是被逼出来的。”2001年,姜安立曾在全村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2200多户村民中,有400户生活贫困。”

  这些贫困户情况各异:有的属于老弱病残,有的家中缺少劳力。

  决不能让一户掉队。

  2006年,村里决定平整永安渠西、西干渠以东的1000多亩坡地,并对水渠进行硬化。此举得到全村老少一致拥护。有了地,也就等于增加了收入。一些村民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不让全村利益受损。

  大干热潮中,万米长的水渠修成了,1000多亩荒坡全都变成水浇良田。紧接着,村里又请来河科大农学院的薛帮群教授,手把手教农户种植赞皇枣树,然后在20多万棵枣树下,又连片栽下了紫花苜蓿……

  昨日,我们登上原来是荒坡的老北坪,放眼四望,只见枣林长势喜人。“去年第一年挂果就收了9000多公斤枣,今年的收成也不赖。”姜安立指点着遍布三架岭、四道沟的枣树兴奋地说:“这既是中溪的‘青山工程’,更是我们的‘富民工程’。”

  村里还投资120万元,在荒坡上修了两眼机井,配套建设了两座提灌站,枣林实现了灌溉。

  “第7村民组的姜亮娃种的枣树收成最好,9组的姜海亮、15组的白书贤、21组的姜现宾、23组的姜海池……每户产枣都在250公斤以上。如今,中溪家家户户有枣树,只要大家努力,每亩收入超千元指日可待。”姜安立说。

  枣树下套种苜蓿,又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现在,全村养兔、养牛、养羊、养猪已经“形成气候”。我们采访时碰上了养兔专业户张三松,他养的种兔不愁销路。“大前天一次就卖了200只,今年挣2万多元没一点问题。”老张很自信。

  环境变靓 中溪让人喜

  “提高中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村两委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是村委会走廊上贴的一条标语,但村两委并没有让它仅仅作为口号存在。

  漫步纵横交错的村道,我们没看见一处生活垃圾。村两委投资万余元,购买了两辆垃圾清运车,负责全村垃圾清运,每条街道还选出一位“街长”对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村两委给每辆垃圾清运车付油款200元、给司机付工资300元。搞好自己家园的卫生,全村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一位正在清扫门前路面的村民对我们说。

  中溪村太大,以洛栾路为界,村里给路东、路西的村民各修建了一个文化大院。

  在村委会附近的一个文化大院内,70岁的姜照喜正和一群老人聊天,十几台健身器材上,村民们有招有式地活动着筋骨。姜照喜说:“如今吃穿不愁了,大家成天都想着咋耍。在村里的远程教育大课堂,可以看‘食用菌栽培知识’之类的科教片,也可以看《包公案》、《村官李天成》这些电影,村里人都愿意来!”

  村里投资6万余元,改建了已成为危房的原大队部。这里马上就将建起一个购物超市,它和村里的剧院相距不足10米,与村卫生所对门。很快,这片区域将成为村东群众休闲、购物、医疗的综合服务中心。

  高红欣的“致富故事”

  奔小康步伐越来越快的中溪人时时刻刻感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在第12村民组,如果问谁家的房子盖得最漂亮,村民一定会推荐高红欣家。在高家两层小楼的大门上贴着春联:“荣华日进平安宅,富贵天长幸福家”。

  这座漂亮的小洋楼有大小房间十几间,房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铺着水磨石地面的小院里摆放着洗衣机,美的牌空调的室外机悬挂在磁砖墙壁上,宽敞的厨房里用上了液化气……

  在三金化工塑料有限公司工作的高红欣还没下班,他的妻子谢秋娥把“致富故事”娓娓道来——

  以前,红欣家太穷了,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他还出去要过饭。他要饭走到栾川时,从山上摔了下来,差点丢了命。俺刚嫁过来时,天天喝的都是红薯汤,住两间破烂瓦房。后来是村里帮了俺们一把,让红欣去塑料厂拉料。红欣有力气,不怕吃苦,在厂里一直干到现在。如今,俺红欣拉料的运输工具早由最初的架子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他本人也当上了厂里的运输部长。

  正聊得起劲儿,高红欣和儿子高伟强进了院门。父子俩在一个企业上班,年收入超过3万元。“俺家能花十几万元盖起这座楼房,在过去想都不敢想。”25岁的伟强对自己上中学时爸爸经常因掏不起学费犯难的往事记忆犹新。

  姜安立告诉我们,村里的企业每到年中和年终评比先进时,一个“硬指标”从来没有更改过——“每家企业安排本村劳动力必须超过职工总数的60%以上,否则取消评先资格。”

  让困难户大年夜吃上饺子

  在中溪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年终,村里都要给每位村民发放10元补助款,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20元。“钱虽然不多,但说明村里时常想着咱。”73岁的潘照奇深有感触地说。

  26组的姜尊丁已经70岁了,还守着一个没有成家的儿子。他家住3间平房,连一个像样的大门也没有。生活太困难,儿子说不起媳妇,父子俩的日子过得挺艰难。

  12组的姜朝洞年轻时脑部受过伤,手、脚还有残疾。“别人家地里收过了红薯,朝洞总会再去拾点漏,他和他那70多岁的老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邻居们都对这个特殊的困难户同情有加。

  姜尊丁、姜朝洞两户人家算是中溪村最困难的家庭了。村两委没有忘记他们。

  姜朝洞家住的草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其中3间厦子房已经摇摇欲坠。2005年,村里出资2万余元,找来建筑队,由村委会的党员们出义务工,给姜家盖了3间砖混结构的新房。搬入新居那天,朝洞母子激动得说不出来话……

  如今,村里像姜尊丁、姜朝洞这样的人家早就被列为低保照顾对象——除经常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外,天凉了,还会给他们送去棉衣棉被和各种生活用品。

  姜安立是个心很细的人。快过春节了,看着许多农户欢欢喜喜地采购年货,他心里在牵挂着姜尊丁这些困难户。

  大年二十八,姜安立亲自带队,挨门挨户给村里的困难家庭送去面粉、食用油、肉和蔬菜……

  “一定得保证他们大年夜能吃上饺子!”姜安立说。

  已经连续5年了,每到快过年时,村里的困难户、老党员户、老干部户都能收到这份“年礼”。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又听说村里为提高大枣的附加值,建起了一座大枣加工厂。这个厂年加工能力可达600吨。村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就是想激起村民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同时辐射周边区域,保证大枣产业链不断延伸。现在,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中溪牌蜜枣、枣片、枣粉等7个系列产品,这样就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确保群众收入进一步提高。”

  本报记者 赵志伟 特约记者 方长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