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媒体关于“寒牡丹”的报道,在初冬的寒意中让人感到喜悦、感到兴奋。掩卷深思,关于进一步打造牡丹名城的一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洛阳是牡丹花城,可目前洛阳的牡丹种植主要集中于这园那宫,远离城市中心区,也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不少游客感叹:在洛阳市区看高楼大厦容易,看牡丹不容易。
确实,我们要改变牡丹的经营观念和种植模式。靠卖门票挣钱太小气太狭隘,缺乏打造“牡丹花城”的气概。市区当广种遍植牡丹,让牡丹“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把洛阳大街小巷的绿化池、大道两旁的绿化带、楼堂馆所的门前房后、住宅小区的绿地、社区厂区空地等,能绿化的地方都要精心巧妙地种植牡丹,充分利用市区各个空间,不图大而全,只求小而精,让古朴厚重的历史名城、生机盎然的现代都市与雍容华贵的牡丹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们一进入洛阳城就感觉来到牡丹的世界、牡丹花的海洋,形成“洛阳无处不牡丹”、“独占人间第一香”的城市特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打造牡丹名城,需要先打造牡丹文化。洛阳牡丹人工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围绕牡丹的历史传说故事很多。牡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素有“花王”之称;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丽,红白黛绿,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牡丹不畏淫威,刚正不阿。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书家画家为牡丹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风流韵事。牡丹文化是河洛文化乃至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极为丰富。当前,需要我们把牡丹本身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推陈出新地演绎下去;需要我们把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牡丹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开发利用,“以史吹花、以花明史”;需要我们把现代都市文化与牡丹结合起来,打造现代牡丹文化。
“牡丹搭台,经贸唱戏”。二十多届的洛阳牡丹花会为洛阳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功不可没;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也确实让洛阳人以及来洛阳的人感受到了“牡丹花城”的氛围,会期也由过去十天延长至现在三十天,确有“牡丹花发酒增价”之感。但花会一过,全城便“黯然失色”,这与目前牡丹种植距人们的生活太远难以亲密接触、牡丹文化开发宣传不够、人们思想里缺乏牡丹意识有关外,还有就是对牡丹拓展开发不够有很大关系。开发牡丹,不一而足,譬如,大力开发牡丹观赏以外的实用价值,牡丹药物、牡丹化妆品、牡丹颜料、牡丹茶、牡丹食物、牡丹礼品以及反季节催花牡丹等。同时,要鼓励开发生产注册牡丹牌名优商品。洛阳正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也很多,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要把一些优质产品冠以牡丹牌商标,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借以扩大洛阳牡丹的知名度。
总之,要让洛阳人和来洛阳的人时时处处都能欣赏到牡丹的芳容,听的看的是与牡丹有关的文化艺术,欣赏品味的是“牡丹花城”的高雅和厚重。让“牡丹”不绝于目不绝于耳不绝于情不绝于心不绝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