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市首届餐饮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市58家餐饮企业的360余名烹调高手现场比拼,不仅令上千市民大饱眼福,也让“洛阳餐饮”的人气急速升温。
其实,这次大赛只是下月初开锣的河南省第二届“豫菜”品牌大赛的“热身赛”。今年以来,随着“促进‘豫菜’振兴”、“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等工作意见纷纷出台,洛阳市民在欢呼“河南迎来了餐饮业大发展的‘春天’”的同时,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如何振兴洛阳餐饮业”上。
令人尴尬的“河南第三”
2006年,我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5亿元,较上年增长26.2%。
“但是我们应该保持清醒。54.5亿元的零售额不仅与郑州市当年的120亿元差距巨大,而且还被南阳市甩在后面。”在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庞合照眼中,“河南第三”与洛阳城市的经济总量、在中部地区的地位不太相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餐饮业发展迅速,全行业经营单位达到1.2万个,从业人员数超过11万。但是,我市餐饮业情况并不容乐观。今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的一批专家学者专程莅临我市考察餐饮业发展状况,中烹协副秘书长乔杰先生提出了中肯建议:“洛阳目前还缺少一批自营规模超亿元的‘大个头’餐饮企业。另外,由于经营网点布局不平衡,城市区内还缺少特色鲜明的餐饮业集中区。洛阳提高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先应抓住餐饮业这个龙头。”
借东风,烧旺洛阳餐饮业这把火
今年8月,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提出了“振兴豫菜”的口号。
市商务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口号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是“加快发展全省餐饮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弘扬河南的餐饮文化”,这对正在谋划把发展餐饮业作为“兴商富市”主战略的洛阳来说,将是难得的重要机遇。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今年我省将在郑、汴、洛、漯4个重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初步认定、推出10家“豫菜”品牌示范店。
近年来,我市积极扶持传承洛阳餐饮文化的“老字号”,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餐饮品牌。与此同时,我市认真挖掘整理河洛传统饮食文化,经过提炼创新,推出了一批独具洛阳地方风味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的宴席和菜点,一些地方名优小吃正在成为专业人士认可、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洛阳餐饮“新名片”。
可以说,烧旺洛阳餐饮业这把火,我市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前提。
实施品牌带动 打造特色餐饮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河南省首届“豫菜”品牌大赛上,我市代表团独占鳌头——夺得城市团体赛3个金奖中的2个,并一举囊括2个企业团体赛金奖、3块个人单项赛金牌。
据了解,我市正在积极规划加快餐饮业发展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3个到5个省级以上餐饮业名牌,使之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并重点培育20家省级名店和30家市级名店;大力引进3家到5家国际、国内著名餐饮企业,发挥品牌带动效应,繁荣洛阳餐饮市场;改造提升15条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放心早餐工程”和“快餐配送工程”,逐步形成安全卫生、方便居民的社区餐饮体系。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献计献策——
设立美食演艺广场、主题餐饮夜市、风味小吃大排档等新型时尚消费平台,使餐饮业经营方式多样化;结合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美食周活动、厨艺竞赛等;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引进和开发滋补药膳、素食套餐、自助和配送等多元化餐饮;鼓励城市居民到郊县农村休闲度假,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发展乡土化、生态化的绿色餐饮……
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