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关公园一直不收门票,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记者海燕 摄 |
|
校场街和别的街在街形上不一样,它是丁字形街,北起贴廓巷,南接菜市东街,东至柳林路。因清代在此附近设有演武厅(校场),是军营练兵比武的地方,故名。
去贴廓巷的时候 ,我顺便去过校场街北端,解放前这里叫袁家胡同。街面北高南低,路东有一段几十米长的大灰砖院墙,很有点岁月了,又高又旧,看上去像城墙,挺威严。顺着墙跟拐进门里,想探究它的虚实,奇怪的是,院内的房子是红砖平顶房,不是我们想象的古宅深院。为什么唯独留下一段残墙?为此我们 专门询问了街里居民,都不知其详。后来又听人说,那是庄家大院的外围墙。今天去时,冬阳柔柔地抚摸着那段残墙,顺着它远望,九都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把我们的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实。
由北向南,穿过九都路再往前步行两分钟,就到了校场街的丁字口,东端是南关公园,过去公园大门就在校场街,2003年改到了柳林路2号。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我今天还是把南关公园归属在校场街去写。
据《洛阳市老城区志》载:南关公园是在清代“校场”的遗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民国11年(1922年),河洛道在此成立道荫苗圃办公室,专门培植道荫树;民国14年(1925年),洛阳商会会长白光仁对该址进行了修整、扩建,建立了花坛,引进了花木,供游人观赏,成了一个公共游览场所。民国23年(1934年),农林局黄仁俊局长,将其定名为“南关花园”,这是洛阳最早的公园。园内修建的一座八卦亭,在日军侵占洛阳后被毁掉。1953年,正式定名为“洛阳市南关劳动人民公园”。
“文革”期间,公园归属市医药公司管理,园内改种药材,种有杜仲、当归、党参、芍药等。1979年公园被洛阳园林处收管,又变成洛阳市花圃。1985年,该园改为洛阳市南关公园,并进行了扩建,修建了池塘,增培了大量的花草树木,使其旧貌换新颜。听说我们洛阳市的第一棵苹果树是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公园栽种的,果树是如何引进的,无从考究。
我在公园遛达了一圈,园内面积不算大,占地40多亩,内有乔木、灌木70余种600多株;公园西南方的人工湖有600多平方米,湖水清亮洁净,四周柳丝低垂。湖上还有座拱桥,小小巧巧;湖边路旁有石桌石凳,环境宜人。有人在此聊天、遛鸟。有一老人说,这公园一直不收门票,他们早、晚都爱来逛逛。
今天,我们游走了校场街,看了一段无名的老墙,呼吸了南关公园的新鲜空气,了解了它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下周一请继续关注校场街里的 “山陕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