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市2007年十件文化大事
诚信为顾客 誉满牡丹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市2007年十件文化大事
  编者按 2007年,全市上下围绕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公共文化体系日臻完善,惠及全民;高雅艺术频频亮相,深受欢迎;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内容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展望未来,全市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我市将继续围绕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城市精神、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上有新作为,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上有新成绩,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上有新气象。

  为发扬成绩,共创文化事业的美好未来,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及业内人士,对2007年我市发生的重大文化事件和取得的重要文化成果进行了认真总结梳理,经过科学论评,确定了“洛阳市2007年十件文化大事”。这十件文化大事都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曾引起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的要事,对推动洛阳的文化强市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1.“河洛欢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惠及全市城乡群众

  2007年7月至9月,市委宣传部组织在全市开展“河洛欢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共举办综合性文艺演出500多场,组织社区、村镇、校园、军营文艺巡演600多场,放映电影5579场,观众达807.5万人次,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思想和文化氛围,受到省委书记徐光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的高度赞扬。我市荣获全省“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15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45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奖数量居全省18市之首。

  2.“倾国倾城”文艺晚会彰显洛阳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2007年7月14日晚,“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主题文艺晚会在新区洛阳体育中心广场隆重举行。晚会围绕“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这一主题进行,节目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新颖。气势恢宏、激情洋溢的诗朗诵《千年帝都》,让广大电视观众深切感受到洛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迷人的帝都神韵。洛阳籍著名歌手陈明和围棋九段周鹤洋的现场互动场景告诉华夏儿女:河洛乃华夏儿女之根,河洛文化乃华夏文明之源。洛阳书画名家进行的现场牡丹绘画表演、“牡丹世家”传人王月红登台讲述的牡丹传奇故事、俊男靓女表演的欢快的牡丹歌舞,让世人明白洛阳是当之无愧的“牡丹花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的精彩演唱和分会场的民间传统绝活表演,都展现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3.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推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高潮迭起

  河南省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以“牡丹向世界绽放,舞龙让世界喝彩”为主题。花会系列文化活动规模宏大,品位高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渲染了花会气氛,又活跃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展现了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河洛风情。开幕式上的万人舞龙表演创意新颖,气势恢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花会期间举行的第27届全国最佳邮票颁奖暨 “中华情”大型明星演唱会让4万名观众共同度过一个激情燃烧的夜晚,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万多名集邮爱好者和2000多名邮商参加了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动。在新区体育中心广场和开阳湖音乐喷泉旁举行的焰火晚会吸引了10多万名观众。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异彩纷呈,观众达30万。班超出使西域大典、牡丹灯会、牡丹画展、牡丹书市、牡丹花王大赛等牡丹文化系列活动引来无数游客竞相观看。新推出的“夜游龙门”项目则掀开了夜游洛阳的文化旅游新篇章。

  4.全市大型文化资源普查调研活

  动结出丰硕成果

  2007年2月至5月,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下,全市1000多个与文化相关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文化资源普查和文化强市建设大型调研活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我市首次大型文化资源普查和调研任务。这次普查活动摸清了全市文化资源“家底”及开发利用情况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建立全市文化资源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调研基础上,我市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洛阳市文化强市建设论文50篇,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20个先进单位、20名先进个人和35项优秀调研成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5.全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工

  作成绩斐然

  洛阳市被确定为国家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地区后,我市从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基础条件入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全市共投入1013万元,组建了洛阳新农村数字电影公司暨洛阳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组织了143支农村放映队,全年共放映影片40426场、科教片4742场,观众达1738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性服务目标,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6.文化艺术创作与演出屡获殊荣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偃师市和嵩县分别荣获全省“十大文化强县”称号;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和栾川县潭头镇被评为首届“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镇(乡)”;游敏澄泥砚等8件作品入选“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省委、省政府为洛阳市豫剧院、栾川县文化局、偃师市豫剧团、新安县曲剧团、孟津县曲剧团和洛宁县豫剧团等戏剧表演团体配送6台流动舞台车。在戏剧演出方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获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弘扬中华文化特殊贡献奖”;雷鲜慧获省青年戏剧汇演金奖,关美丽夺得梨园春“擂响中国”专业组擂台赛唯一金奖;洛阳电视台2007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春涌牡丹城》获得全省春晚展播展评金奖。在音乐方面,我市男声合唱团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金奖,宋照敏获最佳指挥奖;洛阳师院音乐学院合唱团参加河南省“欢乐中原”合唱比赛获金奖;在河南省第十四届歌曲创作评选活动中,我市选送的歌曲《故乡》、《悠悠丝路》、《父母情深》获一等奖。在书画创作方面,我市画家王宏亮的作品《信天游》入选中国美协建军80周年画展并获优秀奖;青年画家唐华育荣获第二届“河南省青年文化新人”称号。在摄影创作方面,杨黎先的作品《春雪》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银奖;王立力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王广南的《雪原精灵》入选《大众摄影》杂志,他本人被评为全国十佳风光摄影家。在舞蹈创作方面,我市少儿舞蹈《让世界充满爱》获中国舞协第四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小荷新秀”奖。在手工艺品制作方面,组织洛阳工艺美术师参加河南省“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动,陈国安麦草画,康学敏、王非剪纸,高水旺唐三彩仿品,王书品铜浮雕,游敏澄泥砚获金奖;方长站青铜器、陈来峰彩陶、杨金婷烙画获银奖。伊川县农民范社强为世界乒乓球冠军赛打造的纯银奖杯、西工区孙震制作的陶艺作品“五层吊球”都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7.洛阳大遗址保护工程全面实施

  洛阳大遗址保护工程2007年3月全面启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在洛阳召开了大遗址保护现场会,并举行了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汉魏故城阊阖门遗址及偃师商城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开工仪式。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整体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3年之后,我市将建成1000亩左右的大遗址保护园区,重点保护展示中轴线两侧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北城墙等重要文物遗迹,为丝绸之路申遗、大运河洛阳段申遗等奠定良好基础。

  8.洛阳本地原生态影视剧创作拍

  摄蓬勃发展

  2007年,我市原生态影视剧创作和拍摄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电影《消失的小学》和《愤怒的钢琴》相继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消失的小学》获河南省第三届优秀文艺作品电影类大奖,《愤怒的钢琴》被国家广电总局选送参加法国第六十届戛纳电影节,电影《木札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各县(市)区围绕促进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发展,组织拍摄了《美丽的女孩》、《邂逅》、《黄河人家》等电视电影作品。民间自发拍摄的影视剧也活跃了洛阳影视界。汝阳县两名青年自编自导的3集电视连续剧《真爱无言》真实描绘了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的感人事迹;伊川农民周红卫全家上阵拍摄电视剧《悲欢离合》,反映了农民的新生活。洛阳网民拍摄的《洛阳一家亲》受到网友广泛好评。

  9.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丰富多彩

  我市组织大型舞蹈诗《河洛风》演出15场,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印度风情》大型演出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知名乐团专场音乐会,承办CCTV空中剧院京剧《武则天》演出及《国税之春》京剧名家演唱晚会,举办“世界摄影家看河南”洛阳采风及“挥彩中原——百名油画家走进洛阳”活动。全市举办画展32次,外出交流展览6次。我市知名书画家王绣、文柳川、张建京、吴非4人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原文化港澳行活动。秉承“洛阳百戏”遗风的市杂技团应邀到菲律宾进行为期半年的演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专程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来自芬兰、瑞士等10个国家的12个表演团体和我国国内28个表演团体一起,为百万市民奉献了《美丽的美国》、《北欧之爱》和中外民间乐器、民间舞蹈等特色节目表演,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10.我市颁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我市颁布了首批11大类3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的全部种类,主要有:洛宁县洛出书传说、孟津县河图传说等(民间文学类)6项,新安县黄河澄泥砚等(民间美术类)4项,洛龙区武皇十万宫廷乐等(民间音乐类)3项,嵩县高装、旧县背装等(民间舞蹈类)6项,汝阳县南庄木偶戏等(民间戏剧类)2项,偃师市河洛大鼓(曲艺类)1项,瀍河回族区心意六合拳等(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2项,汝阳县杜康酿酒工艺等(民间手工技艺类)4项,洛阳水席等(消费习俗类)3项,洛阳关林朝圣大典等(民间信仰类)2项,洛阳牡丹栽培技艺等(民间知识类)4项。其中,河洛大鼓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三彩制作工艺等10个项目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