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初期的洛阳老城十字街。(资料图片) | |
暗流涌动
1948年的春节是2月10日。
清晨,家住南关、正上初二的孙维岳,像以往的大年初一一样,接了家人给的一块压岁钱,趁热吃着母亲包的萝卜馅饺子。饺子里的肉很少,但这是平时吃不到的。 匆匆吃了饺子,孙维岳走出家门,给邻里亲友拜年。
60年后的今天,退休教师孙维岳回忆说:“当时大人们紧张不安的表情和街头各种传言让我感到时局吃紧。不过,洛阳城表面还比较平静,只是暗流涌动。”
孙维岳沿着墙根走到西城门,也就是现在的丽景门时,看到中间的城门吊桥还没有放下,两边的胜利门、凯旋门紧闭着。
少顷,城头传来了一阵口号和皮靴的嘎嘎声,一队国民党青年军206师的士兵正跑步换岗。
这一天多云,刚立春一周, 孙维岳感觉不是很冷。
像大多数市民一样,孙维岳没有想到,洛阳,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行都,光复后仅在国民党统治下度过了3个春节。这年春节后又过一个多月,这座千年古都就回到了人民手中。
|
年逾古稀的孙维岳。 |
从接受采访的几位老年人的回忆中得知,1948年的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洛阳城比上年冷清多了:串门的少了,街头各种告示不断,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回巡逻,官方没有组织像样的文娱活动,只有民间组织的一些零星的小型演出。还是孩子们胆大,也没有太多想法,打闹着去凑热闹,跑到洛河大堤上放炮,看发芽的柳条。
大人们不放心,天一擦黑,就四处呼喊着孩子的名字,招呼他们回家,关门闭户。
洛阳要变天了。很多老百姓都在悄悄议论。
由于家里很穷,孙维岳像往年一样,要利用寒假帮家里挣些小钱,跑到街上零售老天爷、灶王爷的画像。
那年的腊月二十是1月30日,孙维岳和穷伙伴们到西大街去批发一些老天爷、灶王爷的画像,数量用“刀”来计算,一“刀”有80张的,有25张的。店主会问:“你要大‘刀’还是小‘刀’?”
孙维岳要了大“刀”,他想多卖点钱年后好交学费。沿街叫卖时,他要高喊:“请灶王爷了!”
孙维岳还卖一些“符”一类的年画,比灶王爷、老天爷像大许多。孙维岳记得当时一张“符”画卖一块钱,其中老天爷、灶王爷像各一张。
往年春节,孙维岳忙活几天,能净挣两三块钱。这年春节不行了,钱越来越不算钱了。
一些老年人回忆说,以前,一过农历腊八,就有不少乡下人来城里兜售白菜、萝卜和土特产、手工艺品等,那年腊月进城的小贩很少。
1948年春节前,面、菜、油比半年前涨了几倍,当时的金圆券,一块钱也就只能买一张年画。而1941年,一块钱能买到45斤白面。
《洛阳通史》载:1948年年初,洛阳城里那些原来比较有名气的饭店如“万景楼”、“中州饭庄”、“汴洛春”、“春花楼”、“一品香”等纷纷倒闭。
在南大街、东大街的蚨源、益晋、宏蚨、义太、蚨丰、庆孚等银号,中央银行、交通银行、河南省银行等8家银行在洛阳老城设立的办事处,洛阳县银行、洛阳县合作金库等,春节前都早早歇业了。
《洛阳老城区志》对当年春节时市民的生活状况有简要记述:“通货膨胀严重,教师的月薪不能养家糊口。很多教师还得自己拿着保长摊派的条子,到各户催要,形如乞丐。”“1941年中心学校教员月收入18元,1943年涨到28元,1947年底涨到85元,仍不能养家糊口。”
当时因为教师流失严重,国民政府专门给行都拨付教师工资,洛阳中心学校的教员收入在市民中属于偏高的,但这80多元也只能购买几十斤面粉。这个春节,人们自然觉得很难过。
各种传言和洛阳城内的报纸关于国内特别是洛阳周边战况的报道,让市民惶惶不安。
1932年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创办《洛阳日报》、县党部创办《河洛日报》,后来还有《偃师新报》、《中原日报》等,直到1948年3月才停办。1948年4月9日《新洛阳报》创刊(1955年1月1日更名为《洛阳日报》),洛阳人民有了自己的报纸。
媒体关于周边县城失守、解放军进攻洛阳的报道,更让国民党军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孤城洛阳
孙维岳当时在位于关林东侧的洛阳县中学就读。由于家里贫穷,他属于“跑灶生”。所谓“跑灶生”,就是每周六下学回家一趟,周日下午带着母亲做的、能吃一周的蒸馍和一点腌咸菜重新回到学校上课。
学校没有水井,大伙儿平时就用学校墙外农田水渠中的水烧开水。孙维岳和很多穷人家子弟一样,吃一口蒸馍,就一口开水——这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
孙维岳必须精确计算自己的蒸馍要吃够一周,不然就要挨饿。“馍不够,水来凑”。“引水渠里的水烧开后,浑浊不堪,沉淀一会儿就见泥,只能将就喝”。
班里有富人家子弟,他们是“打灶生”。所谓“打灶生”,就是每月或每学期给学校交粮食或者现金,在学校食堂就餐。“他们的伙食好得多,顿顿有菜,能吃饱”。
“形势是从1947年秋季开始紧张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孙维岳说,1947年9月开学不久,不断听到“八路进城”的传言,还听说在孟津、龙门山以南有八路活动。到了那年“双十节”,传言更甚,听说八路进城了,中央军被打死很多人。
学校领导、老师安慰大家,说这些都是传言,让大家安心学习。但是,老师们告诫学生们不要离开校园,防止有坏人趁机作乱。
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史载:“1946年冬,蒋军206师由陕西汉中接防洛阳。”
《洛阳老城区志》说:“1947年秋,《中原日报》批露解放军在孟津横水歼灭蒋军15军64师一个团的消息后,轰动全城。10月10日,陈谢兵团一部突袭洛阳西郊,一度攻入西工和西关,歼敌各一部。”
1948年1月25日,腊月十五,孙维岳放寒假回家。此时,他从亲戚朋友的言谈中,感到形势要大变了。
孙维岳回忆说,现在的马市街131号院,当时的主人是开珠宝店的,他们家在一间屋里藏了一些弹药。当时,中央军来南关拆房子,说什么要搞“焦土抗战”,连拆带烧,把弹药引爆了,周围的人都吓坏了。
孙维岳的记忆在《洛阳老城区志》里得到印证:“1948年1月,蒋军206师征集民工修工事,在四关及城内拆毁民房数千间,使1000多户无家可归。”
其实,此时的洛阳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国内解放战争的大形势。
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我军,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击退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后,我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陈(毅)粟(裕)大军主力进军豫皖苏;陈赓兵团在新安、渑池渡过黄河,进军豫西。当时,在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赓兵团呈“品”字形摆开,与国民党军逐鹿中原。
陈赓大军强渡黄河后,势如破竹。8月22日在南石山(今新安西沃)歼灭洛阳保安团,25日克新安,30日克宜阳、渑池,31日克洛宁;9月5日克嵩县,9日克伊阳(今汝阳);10月11日克偃师,12日克伊川、孟津,13日再克宜阳,17日克栾川。至此,解放军形成了对洛阳城的包围。而国民党军在不到3个月内,丢掉豫西诸多县城,损兵近2万,士气低落。
洛阳不仅是国民政府的行都,其西连关中,东接郑州、开封,一旦丢失,好比一根挑着重物的扁担被折断,国民党军将被分割,互相难以兼顾。因此,洛阳城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蒋介石深知洛阳城战略位置的重要。1947年12月,蒋介石一方面亲自作出部署,一旦洛阳受到我军攻击,西安、郑州的蒋军要迅速赶来增援;另一方面,他亲调绰号“邱老虎”的邱行湘接任青年军206师师长,并接见邱行湘,勉励他“杀身成仁”,全面负责洛阳防务。他认为邱作战勇敢,身经百战。
1948年1月,邱行湘刚刚上任,就加紧征集民工,大修城防工事,准备负隅顽抗。邱行湘不断发出各种告示,对洛阳城内进步人士进行肃清,同时,向蒋介石拍胸脯,保证洛阳城“固若金汤”。
“后花地”最后的主人
如果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这句话来形容邱行湘,恐怕也不为过。
邱行湘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步兵科,出道很早,很受陈诚赏识。1928年,陈诚任总司令部警卫司令,邱行湘为警卫司令部特务队长;1930年,陈诚在徐州受命任18军军长,就以军部第一号命令,委任邱行湘为少校副官;1932年,邱行湘任陈诚的随从参谋;1943年,陈诚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任命邱行湘为5师副师长兼任远征军长官部副官处长;1945年年初,邱行湘参加湘西会战后不久,被提升为5师师长。
春节前夕,邱行湘成立洛阳警备司令部,内设稽查处、军法处,统一军、政、警、特指挥系统。
就在“邱老虎”尚未完成城防工事时,3月7日(农历正月二十七),在年味还未散尽时,我军就发起了洛阳战役。
现在洛阳老城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当时洛阳城有个叫“后花地”的地方。它的位置在当时洛阳城的西北隅,现在的市外语实验高中一带。之所以叫“后花地”,是因为那里原是空地,种植了大片棉花。
“邱老虎”把自己的指挥所设在“后花地”。
邱行湘没有想到洛阳城会丢得那么快,更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解放军的俘虏。
可以想象,1948年的春节来临时,“后花地”的主人、206师师长、警备司令邱行湘,作为洛阳的“土皇帝”,肯定是焦头烂额。
洛阳的经济一团糟,金融混乱、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加上周边乡村已经被解放军控制,蔬菜等副食品供应更加困难。为了备战,邱行湘力保军需,市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引起市民强烈不满,已有学校师生联络游行的苗头,必须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资料显示,1948年年初,洛阳有工商业经营者2512家,其中,商业1133家,饮食业115家,工业、手工业1264家。这些工商户大多为资金微薄、惨淡经营的小店铺和摊贩。
老城的老年人回忆说,当时手工业作坊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前店后厂式的传统经营模式仍是城市经济的主体。
打仗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心向背。市民中传言:国民党在洛阳的统治已无力支撑下去了,该换天了。
邱行湘守洛阳,是将死马当活马医。结果,解放军攻城,他只坚守了不足7天。
3月7日,陈赓兵团协同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发起洛阳战役,8日克西工,9日克周公庙,10日克西车站,11日攻破4座城门,14日克敌司令部,全歼206师1.8万人,生俘邱行湘。
16日,解放军在东北运动场、复旦中学、敬事街小学等临时仓库,开仓放粮数万斤,救济市民,群众欢声雷动。
此时,郑州、许昌西援之敌,蒋军48师、11师、124旅被我军阻击在龙门山南的伊河对岸。
3月中旬的河洛地区,居然春雨绵绵,导致伊、洛河水上涨,形成了天然屏障,加上我军英勇阻击,蒋军难以越雷池一步。
这里有一个细节:由于“核心工事”易守难攻,我军重武器不足,3月13日攻击“后花地”未果。邱行湘得知援军离洛阳城只有10多公里,十分兴奋,给蒋介石发电报,表示有信心坚守到援军到达。14日14时至24时,我军集中兵力激战10小时,终于把“核心工事”啃了下来。后来有军事专家说,如果当时不是伊、洛河涨水,洛阳可能要晚解放一些时间。
看来,国民党当时的统治确实已是天怒人怨。
17日,解放军在搬运了战利品后,从容撤离洛阳城。
18日,蒋军48师、11师、124旅占领洛阳城。
4月5日,陈赓兵团再克洛阳。
这一次,洛阳永远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
文峰塔一带当年曾发生激战。 杜武 摄 |
小记
1948年的春节,离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还有半年多,洛阳有幸成为最早解放的较大城市,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电贺。
这一年的春节非同寻常,对它的回忆,值得我们回味的地方很多…… 本版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