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的芬芳里,大型舞蹈诗《河洛风》,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述说着古都洛阳的历史沧桑以及厚重的文化蕴含。
看到《河洛风》第二章“东都胜景”中,一群摇头晃脑、情趣横生的读书郎,在晨昏之际,悬梁刺股,强打精神,追求功名的情景,不由让人想到东汉洛阳太学的盛况。
洛阳是汉代全国文化教育中心,汉代的最高学府就设在这里,称作“太学”,距今有1900多年的历史。太学废墟在眼下“汉魏故城”南的碑楼庄。据陆机《洛阳记》称,太学讲堂长十丈,广(阔)二丈,太学生的宿舍有240所、1800个房间。学生人数最多时达3万多,从中国最东的边境辽东到最西的边境西域,所谓“东至于海,西至流沙”,都到当时的京师洛阳来求学,盛况可说是前所未有。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诸生执经问难,冠带缙绅听者如云。据此可以想见当年洛阳的学风之盛。
洛阳太学的兴起和学风之盛造就和孕育了一批著名人物,并使洛阳日后成为全国的历史文化中心,人才辈出,灿若星河,典籍浩瀚,洛阳纸贵。其中有西汉大博士贾谊,18岁即善著文,以能诵《诗》、《书》闻名于河南郡。他擅长辞赋,著有《惜誓》、《吊屈原赋》、《鹏鸟赋》等。西晋文学家左思,以撰《三都赋》一举成名。三都即三国的魏都洛阳、蜀都成都、吴都建业,由于有众多名人大家为《三都赋》作序作注,其问世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豪门高士传抄,先睹为快,一时成为风尚,结果京城洛阳纸价一再飞涨,遂有“洛阳纸贵”的佳话。北魏文史学家杨 之所撰写的《洛阳伽蓝记》,以京城洛阳佛寺的兴废为主题,记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人物、风俗、地理及掌故。书中1卷~4卷详细地记载了洛阳的城址、佛寺、住宅、名胜、古迹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洛阳经济、地理的珍贵资料。唐代大诗人李贺,长于歌篇,传世之作24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4卷、《外集》1卷。他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佳句为历代流传。唐代文学家韩愈,生于洛阳,居洛期间作有《陆浑山火和皇甫谧用其韵》、《东都遇春》、《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李花二首》、《河南令舍池台》等文。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3000余首,其中讴歌洛阳的诗篇达800余首。如《洛城东花下作》、《三月三日禊洛宾》、《柳枝词八首》等篇都是赞美洛阳的佳作。唐代诗人杜牧,步入仕途和成就功名都是从洛阳开始的,有关洛阳的诗作亦颇多,如《洛阳长句二首》,写出了当时京城洛阳的美丽景色,寄寓着对朝政腐败、国事日非的无限感慨;其他还有大唐高僧玄奘、唐朝著名音乐家李龟年、唐代诗人孟郊、唐代诗人刘禹锡、唐代诗人元稹、北宋诗人陈与义、明清书法家王铎等都是出自洛阳的天之骄子。因此,“自古洛阳出才子”名不虚传。
由《河洛风》中身穿白衣、英姿飒爽、翩翩起舞的书生,使人想起被称为“元才子”的元稹。元稹既为洛阳人,又为洛阳官,唐代穆宗时曾官至相位,9岁能著文,诗句词章常令人称奇,平生与白居易最相亲相善,唱和篇数最多,都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诗坛上称他们为“元白体”。他所写的诗平浅易懂,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100卷,合为《元氏长庆集》。
大型舞蹈诗《河洛风》应用了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绮丽绚烂的舞台灯光、鲜活美丽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引人深思,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