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了隋唐时期洛阳城内跟现在新区六条大街有关的择善坊,本篇说说其他五个坊。
通济坊位于隋唐里坊区的西南角,因为通济渠得名。通济渠是隋炀帝杨广所开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渠分东西两段,沟通洛、黄、汴、泗、淮诸水系,西段自东京(今河南洛阳)西苑引洛水、谷水,循东汉阳渠故道绕城而东,至偃师东南复注洛水,由洛水入黄河。
通济渠的开凿,完成了隋唐大运河工程中最艰巨的部分,对当时和以后唐、宋两代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都起了促进作用。
永泰坊属于唐时洛南里坊区,由东向西第二排,它的西边是隋唐时期最繁华的南市。永泰坊原是南市的组成部分,后来南市规模缩小,它就崭露头角了。永泰坊比较繁荣,住的人比较多。
广利坊原是隋代西市的组成部分,到了唐代,西市规模缩小,就出了一个广利坊,它位于西市的北面,它的北面,就是西苑。
宜人坊里最有名的住户要算隋炀帝杨广的二儿子齐王杨暕了,他的宅子,占去了整个宜人坊的一半面积。唐朝韦述《两京记》是这样记载此事的,隋炀帝杨广非常喜爱老二杨暕,准备将整个宜人坊赐给他当作宅子,他就问当初营造洛阳的匠作大将宇文恺:“恺啊,这个里叫什么名字?”隋朝时,坊还不叫坊,叫“里”。宇文恺说:“陛下,这个里叫宜人里。”杨广一听又说话了:“既然是叫宜人,没有人会行?”那意思是这地方也不能叫杨暕一人给占了,不然哪来的人气啊!最后,就将宜人坊的一半给了杨暕。
不妨说说杨暕。杨广有3个儿子,大儿子杨昭只活了22岁。杨暕比哥哥晚生一年,哥哥死时他21岁。大哥一死,大家都认为到时接杨广班的非他莫属了。杨暕时任河南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天子脚下,按说他应当好好干事,给老爸留下一个好印象,但他不,在街上看见漂亮的女子就去抢;跟杨广一起去打猎,让人把猎物往自己那儿赶,让老爸一只都打不到,张狂得连老爸也不在乎。
杨广终于受不了这个胡作非为的二儿子了,将杨暕软禁起来,父子关系陡然恶化,水火不容。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弑杀杨广,杨暕和12岁的三弟杨杲同样难免一死。可笑的是,江都兵变初期,杨广还怀疑是杨暕主谋,问杨暕的母亲萧皇后:“莫非是阿孩(杨暕乳名)指使?” 后来宇文化及派人杀杨暕,杨暕还以为老爸下狠心要收拾他了,质问来人:“是陛下派你们来杀我的吗?儿臣不负陛下!”
长兴坊在当时的西京长安,其中住的名人也不少,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有一个中书舍人杜牧,就是那个写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名句的杜牧,他写过一首《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的诗,对自己所住的地方作了描述。
这隋唐的三门六坊说完了,我们也就了解了洛阳新区9条街的由来。末了还有一个太康路,名字既和隋代无关,也和唐代无关,倒是和晋代有关。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他在位25年,其中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到太康十年(公元289年),西晋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史称“太康之治”。太康路之所以起名“太康”,一个是取“太康之治”的美好寓意,另一个,按“太康”字面理解,就是“特别安康”之意,用作街道名,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现在的太康路,西起王城大道,东至龙门大道,长3.170公里,宽55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