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抱病在家,幼儿园是去不成了。为了帮她打发寂寞的时光,我专门托人买来十五条蚕宝宝,盛放在一个纸鞋盒子里;又打听到几处有桑树的地方,时不时采回一袋新鲜桑叶,交由女儿悉心喂养。一个多月下来,蚕宝宝夭折了两条,其余都吃得白白胖胖,吐丝结茧,化蚕为蛹。端午节前,蛹又化为蛾,蚕蛾陆续破茧而出,伏在白纸上抖翅膀。女儿俯下身子观看,满心欢喜,雀跃不已。
望着空空的蚕茧,突然激起我一个小小的灵感:端午节就要到了,何不用蚕茧做个小香囊,挂在女儿脖子上,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蚕丝!于是,我挑一只稍大点儿的蚕茧,先用洗发水小心地洗净,用吹风机的凉风吹干,又操小剪将开口处细细修理整齐,再拿细线缝一个小吊环,试试可以穿过一条吊绳了。正巧,家里的栀子花正在花期,香气袭人,是天然的上好香料。掐几片洁白的花瓣,小心塞进蚕茧里,缝上开口,再系上一条吊绳,一个精致的小香囊就大功告成。
看见做好了,女儿一把夺去,戴在纤细的脖子上,勾头摆弄个不停,频频用鼻子使劲儿嗅,小脸儿笑眯眯的,骄傲得不知该如何才好。
女儿的快乐,让我不由回忆起童年。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来临,最喜欢看那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香囊。在小城窄窄的街道和曲折的小巷,小贩们举着一根竹竿,挂着各式香囊,一路走一路叫卖,引得小孩们紧随身后艳羡不已。略微大方些的父母,在节日气氛感染下,承受不了孩子的满眼渴望,会乐呵呵地满足他们小小的心愿,掏钱买下一两只香囊,交给已经满脸乐开花的孩子。那时,我收到香囊时的快乐,与现在的女儿一般。
有一年端午节来临,我突然心血来潮,决心自己动手缝个香囊。翻箱倒柜,我找到一小块蓝布,剪出个方块形,再对折为三角形,用针线缝住布边,只留一个小口子,准备塞点棉花。我找不到香料,就借风油精把棉花浸透塞到里边。风油精劲儿大,眼睛被熏得眯成了一条缝,但我的热情丝毫不减,兴奋地缝上那道小口子,再用几节粗棉线做个穗子缀上,最后穿条长长的细棉线,香囊就算做好了。这个丑陋的小香囊,我从未在人前展示过,独自享受了一份洋洋得意的欢喜。
这一刻,我再一次触摸到端午节,和这个节日所浸润的温馨亲情。静静地回想着家乡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心在不觉间已融化于栀子花香……
本版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