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出于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意思是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嵇康(公元223年~公元262年),字叔夜,三国魏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中的领袖,当时玄学代表人物。他祖籍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博识多才,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后移居洛阳。
嵇康崇尚老庄,恬静淡泊,喜弹琴赋诗,工书画。在思想上,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在文学上,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以四言体为多,见解精辟,思想新颖,文辞壮丽。在音乐上,他不仅演奏水平高,而且理论研究造诣颇深,有《琴赋》一文传世。他是个典型的美男子,外表清朗挺拔,就连醉态也如玉山将倾。
嵇康因与魏宗室联姻,自然与日益专权的司马氏集团水火不相容。后来好友山巨源推荐他入仕,他就愤怒地写下了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从而触犯了司马氏,遭陷害入狱。在狱中,他写了四言长诗《幽愤诗》,表达了自己性好老庄、不附流俗的志趣以及被囚禁后的幽愤心情。此诗一出,立即传遍洛阳,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但司马氏集团决不放过敢于蔑视他们的嵇康,嵇康终被害。临刑前,他神态自若,索琴弹奏古代名曲《广陵散》,闻者无不怆然。南京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形象再现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轩昂的形象。嵇康高洁的品行,垂范百世。
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生平事迹、评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