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时尚音画
张骞之前
丝路已响驼铃声
第一次进城
长胡子的树
新闻网广告
遗失声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洛河史话
张骞之前
丝路已响驼铃声
寇兴耀 文/图
  在塔什干出土的中国铜镜。
  在洛阳出土的许多唐三彩,形象地记录了胡人沿着丝路来往的画面。
  从汽车窗口拍下的在印度公路上行进的骆驼队。据央视驻印度首席记者张讴先生介绍,骆驼列队在沙漠里行进每天仅三四十公里。这样的速度要穿越数百公里宽的戈壁大漠绝非易事。
  叮当,叮当,叮当······

  空旷寂寥的荒漠上,棕色的骆驼稳健地迈着步子,驼峰上高耸的货架悠悠地摇摆,脆响的驼铃张扬着生机。驼队、马帮、商旅,来来往往,绘出了丝绸之路的壮美画卷。

  这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物资传运带,华美的丝绸等东西方物资通过这条运输线得到交易。

  这是一条流传哲思文化的滔滔河流。虔诚的佛教徒来去传法求法,让“南无阿弥陀佛”逐渐响彻东土润泽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支流。

  国家文物局已经确定,丝绸之路定于201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近日听市文物系统的朋友介绍,我市正在积极筹建丝绸之路博物馆。这让我想起前年“重走玄奘路”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博物馆里看到的那面漂亮的青铜镜,耳畔响起叮当叮当的驼铃声。

  塔什干博物馆藏品丰富,展示着当地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锥、石擀杖;有类似仰韶文化的红彩陶罐;有传神的陶俑佛像,有的佛像已采用模子批量制作。出土于南部铁尔梅兹的佛像制作细腻,佛陀背后是菩提树的变形花纹,这比现在常见的火焰纹的背光早得多。印度佛教就是沿着丝绸之路从这里北上向东传入中国的。

  馆里的铜钱展品样式丰富,有实心轧制成花纹头像的,有方形空心的。古代印度、罗马用的是实心钱,中国铜钱有孔,说明这个地区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这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典型特征。

  讲解员知道我们是来自中国的“重走玄奘路”的文化考察队伍,特意指着一面绿锈斑斑的铜镜介绍,有当地专家考证,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这面中国铜镜就到了塔什干。这说明丝绸之路在西汉前就已存在,由民间沟通了。

  我拜读过张一平先生编写的《丝绸之路》,书中也持丝绸之路早在西汉之前就由民间开通的观点,并举例为证:根据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泼(公元前63年~公元23年)的记载,在公元前3世纪时,西方人已经把中国称作“赛里斯国”。“赛里斯”是希腊语蚕丝产地或贩卖丝绢的意思。印度《治国安邦术》一书的作者侨胝厘耶是公元前4世纪人,他这本书中就出现了“中国的成捆的丝”这样的词句。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德国考古学家在斯图加特的霍克都佛村,发掘了一座公元前500年的古墓,墓中人身上就有中国丝绸残片。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附近,也出土有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丝绸残片。

  这个时间段,为中国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说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张骞通西域前,中国丝绸已经运到西方了。张骞第一次从西域返回向汉武帝汇报时,也说过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东周的都城在洛阳,国家文物局确定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为西安、洛阳两地,是以历史为依据的。

  我走了丝绸之路的感受是,原来生活在我国境内的游牧民族的西迁,是丝路开创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东周时期,游牧民族乌孙、月氏生活在我国甘肃敦煌、河西走廊一带。东周末期,强盛起来的月氏逼走乌孙,独居河西。乌孙西迁到伊犁河流域。公元前209年,即汉朝建立的前几年,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实现了统一,开始向四周扩张势力,逼得月氏西迁到伊犁河南部,逐塞种人居其地。公元前161年,月氏遭乌孙攻击,又远迁到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即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这部分叫大月氏。少部分老弱病残的月氏人躲进祁连山,史称小月氏。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西行,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以建立同盟,共同夹击匈奴。

  乌孙、大月氏原来邻近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一定接触到细薄光滑的丝织品等物质文明成果。他们西迁时会带走一些这类高档生活物品,以后也会陆续回到中原地区采购这类物品消耗,并把富余的转售给更西更南的国家。他们熟悉这条曾经走过的道路,这也就是后来被命名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玉门关外的茫茫戈壁、荒山秃岭,数天脚程不见水源,没有生机,逐利的商人不会舍命探险,去研究这生命禁区对面的买卖。民族迁徙是集体壮行,自然担当起探索未知世界的重任。

  中国隋唐时期称帕米尔西部,锡尔河、阿姆河中上游流域为康国、安国、石国、史国、曹国、何国、米国、燖、戍地等,这些城邦国家的王族祖辈大多是大月氏人,原居住在河西走廊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县),西迁这里,虽分成九个国家,但仍以昭武为姓。因此,中国史书统称其为昭武九国。这一地区,在更早的公元前10世纪就定居下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因此,也称作粟特诸国。大月氏人入乡随俗,从事商业是顺理成章了。这里的人到中国做生意的很多。 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不少人在中原定居下来,便以国名为姓,如康、石、李、安等。有的还走上仕途,拜官封爵。洛阳龙门出土的安菩夫妇墓,墓主讳菩字萨,其先系安国大首领,率百姓归附中国,被大唐封为定远将军。

  在西方,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马其顿(今希腊北边)亚历山大大帝攻灭波斯后向东方一直打到印度河和中亚粟特地区。这类战争和版图兼并,会促进丝绸之路西段的沟通。大的帝国,往往是大的自由贸易区,这很有些现在欧盟的味儿。

  同样,后来匈奴在汉帝国的打击下西迁,又推动沿路民族大迁移,客观上也会促进丝路再向西延伸。

  战争在将百姓的安居生活划得鲜血淋淋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品流通领域的开拓。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了上万头牛羊和大量黄金、丝织品,作为大汉皇帝赠予西域诸国首领的礼物,就是知道了西域诸国普遍渴望得到中国的这些物品。用过了才叫好,这也说明丝绸早在张骞之前已饮誉西域各国。

  同行的王邦维教授是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他也肯定了丝绸之路在西汉前已在民间开通的说法,认为这符合历史规律。张骞的出使得到了官方认证,疏通了外交关系,带来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

  民间默默无闻探索,官方轰轰烈烈认证,探索者留名史官笔下就成了伟人。这是历史规律。

  洛阳唐三彩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出土的大量三彩马、驼、胡俑记载着盛唐东都城里国际贸易的繁盛,凝固下了乌孙、大月氏、粟特、阿拉伯商人奔波从商的身影。我们在塔什干拜访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客厅的条案中间突出地摆着一尊三彩骏马,它该是驮负着一定的寓意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