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 通讯员
田国杰)近日,洛阳民俗博物馆从南方征集到137块古代匾额,其年代之久、题写人身份之高、保存之完好、形制之奇特都列该馆历次匾额征集之最,大大丰富了该馆馆藏匾额的内容。
最古匾额已有近550年历史
这批匾额是洛阳民俗博物馆从江苏、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征集来的,年代久远是这批匾额最突出的特点。
在这批匾额中,明代的匾额就有3块,“世芳”匾制作于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至今已有546年的历史。其他两块明代匾额分别是制作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的“优崇齿德”匾和制作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大宗来燕”匾。另外,这批匾额中制作于清康熙年间的匾额有4块,制作与清乾隆年间的匾额有四五十块。这些匾额最少也有200年以上的历史。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此前,该馆已征集古代匾额1500多块,其中年代最早的匾额为清康熙年间的匾额,且只有1块。这次征集到如此多年代久远的匾额,确实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发现纪晓岚所题匾额
这批匾额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题写人身份、地位较高,其中有清代重臣或书法名家纪昀(纪晓岚)、陈宝琛、翁方纲、洪钧、李文田、刘绎、王杰、孙尔准、戴均元等。清代才子纪昀为乾隆年间进士。他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10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这次征集到的“竹节长青”(如图①)匾是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他在担任福建学政期间为葛氏70大寿所题写的。匾额的内容是颂扬葛氏人正品端,并祝福她健康长寿。
翁方纲为清代诗人和书法家。他是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善隶书,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这次征集到的“拔元”匾是他在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任广东学政期间为拔贡生罗经所题。
陈宝琛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礼部侍郎等职。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入京,溥仪授其“太傅”。这次征集到的“康疆逢吉”匾额是陈宝琛在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为五世同堂监生王光彦之妻阙氏所题,祝其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此外,这次征集到的还有清末外交家洪钧所题“硕德延龄”匾;官至礼部侍郎的清代书法名家李文田所题“眉寿多福”(如图②)匾和“齿德兼优”匾;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状元、翰林院修撰刘绎所题的“天增岁月”匾;清代状元、上书房总师傅、东阁大学士王杰所题“连步”匾;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的戴均元所题的“稀龄双辉”匾;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状元、湖广总督、东阁大学士梁国治所题“鸿都振采”匾;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状元、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金德瑛所题“淑德遐龄”匾等。
王支援介绍,此次征集的匾额由一品以上官员所题的就有近20块。
体现古人尊老习俗
“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由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等的限制,人的寿命都比较短,能活到70岁已属不易。因此,在此次征集的匾额中,不少寿匾都是为六七十岁的老人所立。但其中有一块匾额,主人的年龄竟达102岁,即使现在,这样的年龄也罕见,是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这块“帝龄双锡”(如图③)匾是闽浙总督孙尔准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为一“百二”岁老人所题,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匾额受损,老人名字已经缺失。这块匾额长2.1米、宽0.71米,在匾额的上方,阳刻有“恩宠”两个小字,在这两字的左右,还各刻有一条龙饰,边框的上下边各刻有两只凤凰,左右边各刻有一只凤凰。匾面为暗红色,字与纹饰皆饰金粉。
王支援介绍,我国自古有尊老敬老的美德,成书于西汉的《礼记·王制》曾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到了90岁,天子就要过问他的饮食起居等。这块匾额刻有“帝龄双锡”和“恩宠”字样,还有龙、凤造型,并饰金粉,非同寻常,可能这位百岁老人得到过当时皇帝的恩宠,这从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古代对老人尤其是高寿老人的特别关注。
与北方匾额风格不同
此次征集的匾额都来自南方,其风格与北方不大相同。比如,北方匾额多为黑底金字,而南方匾额多为红底金字,且由于南方气候湿润,因此这批匾额保存状况非常好。
此次还征集到一块双面匾额。一面是清乾隆年间广东巡抚王检为乡试举人罗锬题写的“文魁”(如图④)二字;另一面是清乾隆年间广东布政使姚成烈为两名国子监太学生罗辉宗、罗焕宗题写的“棣萼联辉”4字。这种形制的匾额也极为罕见。
本栏图片 通讯员 范西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