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一家已经养成了喝奶的习惯,蒙牛和伊利是他们钟爱多年的国产品牌。然而,最近他们转购内蒙古乌兰察布某小型乳品厂的牛奶了,因为它虽然没有名气,但是产品没有查出三聚氰胺问题。
自从问题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中国乳品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冰期”。以占据中国液态奶市场份额50%以上的伊利、蒙牛两大乳品集团为例,其产品销量急剧下滑,最严重时下降幅度达90%以上,海外市场完全萎缩,资金回笼极其困难。
另一家中国乳品巨头——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10月30日则发布今年三季度报告称,三聚氰胺事件对其已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由此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增加总计3亿元以上。公司今年三季度已经亏损,预计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三聚氰胺事件对销售的影响,公司全年将出现亏损。
目前,中国多家知名乳品企业准备竞购三聚氰胺事件的焦点石家庄三鹿。中国乳品企业的高管们说,中国乳品行业实际上已经面临重新洗牌的形势。
“问题乳品事件使乳品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的停顿,但吸取了教训后,且经大力整改,不会影响(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30日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他同时也承认,尽管当前的乳品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层层检验,但短期内仍然很难恢复消费者信心,伊利集团已做好“企业归零”的准备。
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说,中国乳业已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很多人不仅不再购买新产品,还把原来购买的合格牛奶退了回来。
伴随着中国政府部门的深入调查,三聚氰胺混入奶制品的路线越来越清晰,从目前已发现的制假造假分子的分布情况来看,其范围比较广泛。中国乳品企业负责人承认,“问题乳品”的滋生与奶源大战密切相关,而奶源大战的诱因是奶业发展的混乱无序。
伊利集团副总裁蔚林聪说,中国奶业的恶性竞争实在太厉害了。各地都下达了招商任务,许多部门都把乳品企业当成了香饽饽。
杨文俊也指出,去年年底,由于奶粉涨价、利润升高,许多小乳品企业纷纷复活,全国新增加了1000多家小乳品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空前,加工企业发展过快,奶源短缺,对不法分子的掺假造假现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乳企越来越重视营销带来的速度快感,而不可避免地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我们在大力建设奶源基地的时候,其他企业可能就利用这个时间、利用这些资金开拓市场去了,这样会使我们很被动。”杨文俊说。
他表示:“没能把不法奶站送来的掺有三聚氰胺的原奶挡在门外,在管理上出现了重大疏漏,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杨文俊指出,虽然受污染的只是一小部分奶源,却使奶农与企业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主要的是给消费者带来了身心伤害,这个损失是无法完全弥补的。
当前,中国乳企除了继续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外,已把重要精力投入到培育优质奶源、保证优质奶源的稳定供应上。在未来的5年到10年,伊利集团将每年投入数亿元以上的资金用在奶牛养殖、奶源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更新升级上。
蒙牛集团已经投资建设了中国最大的乳品研究院,这里汇聚了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丹麦科汉森等16家顶尖科研单位的顶尖科技。在此基础上,蒙牛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牛奶原料和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力度。
内蒙古乳品科学院研究员卢德勋认为,问题乳品事件虽然给中国整个乳品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是也为它提供了一个彻底认清诟病、重整旗鼓的契机。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