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8月3日,《洛阳日报》组织洛阳之外访“洛阳”活动,11名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分头对常州武进区洛阳镇、泉州惠安县洛阳镇、韶关乳源县洛阳镇、随州曾都区洛阳镇、河池环江县洛阳镇、延安富县原洛阳乡等6个乡镇进行实地采访。其间,大家听到最多、感触最深的是:“洛阳一家亲。”
在常州洛阳镇,当地民俗专家顶着烈日,带着我、梅占国到老门老户家,帮忙当“翻译”。当地人都这样打招呼:“‘大洛阳’人来了。”
泉州洛阳镇的“洛阳桥”、“洛阳江”闻名遐迩,年过花甲的老专家不畏酷暑,陪同记者石蕴璞、王振华四处采访;素不相识的在镇上开宾馆的老板,得知记者来自河南洛阳,坚持不收房费……
随州洛阳镇是河洛人首次大南迁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曾都区宣传部干事开着私家车,义务为记者戈晓芳、见习记者刘永娟当向导。
韶关洛阳镇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听说国内有6个“洛阳乡镇”,镇干部希望记者李银刚、李卫超牵线搭桥,建立“洛阳乡镇联谊会”,共同发展。
记者刘爱国、邓超前去河池洛阳镇采访时,正是三伏天,湿热难耐。年近古稀的老教师带领他们去看当地与中原相联系的古道、塑像,不辞辛苦。
记者崔宏远在延安富县洛阳村采访时,祖籍河南的陕北人拉着他坐在自家炕头,端茶倒水。
“小洛阳”经济普遍发达,当地人真挚地说:“河洛文化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的渗透,是我们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