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铲除“毒瘤”保民安
新鲜空气回来了
我能要回入股的钱吗
石子抛一地
难坏环卫工
连 线
使用转门者 侧门须打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新鲜空气回来了
——感受30年来洛阳空气质量的变化 本报记者 李江涛/文 张光辉/图
  蓝天碧水的古都充满魅力。
飞艇升空“垂直监督”。
“雾”中行走的日子越来越少。
  陈大全是河柴集团公司退休职工,是名环保志愿者,经常组织开展一些环保宣传活动。

  老人回忆说,前些年,市区一些企业经常违规排放污染物,加上露天烧烤摊晚上遍布城区,人们总感到天空灰蒙蒙的。

  “现在,不仅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星星也亮起来了”。老人说,他上班那会儿,涧西、西工几个大厂污染很严重,像洛阳热电厂、玻璃厂等,天天冒黑烟,附近居民都不敢在外面晒东西,因为老是会落一层黑灰,现在这种情况几乎不见了。

  群众环保意识增强了,政府重视了,相关部门执法力度大了,这些都促使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环保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环保专家认为,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城市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具体到洛阳,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盆地特征,加之静风(指风速小于或者等于每秒1米)率常年在60%以上,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人为因素是指人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发电、水泥、玻璃、耐火材料、锻造等企业的炉窑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城市区居民使用燃煤产生的废气,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机动车流量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

  资料显示:1999年度,洛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属中度污染,已达到警戒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污染较重地带主要集中在涧西区。更让洛阳人“伤痛”的是:2004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3年度对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由于污染严重,我市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消息发布后,在全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引起全市人民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从2004年7月起,我市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治理大气污染。仅在2004年,我市就先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飓风行动”、“二号风暴”、“三次战役”,并一举甩掉了“黑帽子”。

  市环保局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为期4个月的3次专项行动中,我市取缔了龙门石窟风景区周边的141个石灰窑,关停了3家企业,彻底整治了龙门石窟风景区附近大气污染问题;拆除了56家79台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取缔了230余家市区划定范围内的用户的手烧炉;对市区及周边的50家“十五小”重污染企业实施强制停产;对市区23家工业用煤单位、86家民用煤生产厂家实施煤质跟踪监控;督促洛阳热电厂等5家市区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企业上马脱硫除尘工程;取缔城市区露天烧烤500余家等。

  开弓没有回头箭。甩掉“黑帽子”后,洛阳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出台了不少强硬举措,例如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一律关闭或实施停产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火电企业等重点燃煤(重油)企业的脱硫工程建设;在市区开展禁燃区建设,促进民用燃料结构转变,扩大清洁能源使用面积;加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治理力度;强化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督查力度;开展“创绿”行动,普及环保知识等。

  治理大气污染,我市还在国内首创一些“鲜招”。2007年1月14日,一艘标有“环境监察”的飞艇升入空中,执法人员在飞艇上搭载视频传输系统,通过地面遥控指挥,实现对重点污染区、排污企业的空中监督。这一“鲜招”的创造者、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曹可介绍,这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垂直打击”,与环境大气自动监测车等一起,形成立体交叉的环保执法体系,提高了我市环保执法能力。

  经过多年整治,空气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如何进一步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我市提出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即要求所有排污企业都建设脱硫除尘装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关闭;对已建成污染防治设施的要确保正常运转。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将以监管为重点,确保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以推动空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2年,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史鹏鹏就留到洛阳工作。“以前只有下过雨后,天才会蓝几天,但近年来,市区烟囱少了,蓝天多了,空气新鲜了”。他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很舒服,年轻人愿意在洛阳干事创业,感觉这个城市越来越有活力。

  市环保局退休干部、原正局级调研员刘培元——

  洛阳环保工作曾走在全国前列

  市环保局组建后,刘培元就来到这里工作。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老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洛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老人回忆说,当年市环保局组建后,各县(市)区也先后设立了环保机构,各大型企业等也成立了环保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我市有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1985年,国务院在洛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到会讲话,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国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这次会议为什么放到洛阳开?就是因为洛阳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老人说,当时全国60多个城市的市长聚集洛阳,学习洛阳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其中一项就是洛阳大气监测工作。当时采取的是人工办法,与现在先进手段根本没法比,但至少那时洛阳已开始注重对一些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治理举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洛阳除几个大厂矿外,企业不算很多,采取的是“谁污染治谁”。此外,当时城市人口也不多,汽车也少,污染不算很严重。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部门开始重视规划,注重从污染源头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要一步一步来”。老人欣慰地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洛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会取得更大成效。

  环保志愿者党德福——

  环境改善是我们外出宣传的动力

  10多名六旬老人骑着摩托车几乎走遍全国各地进行环保宣传,是什么促使他们坚持到现在?

  今年61岁的领队党德福自豪地说:“洛阳大气环境改善就是我们外出宣传的动力。”

  2003年7月19日,他们启动了“环保宣传万里行”活动,每年都要骑摩托车外出进行环保宣传。

  外地一些城市、景点重视环境治理的做法给老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党德福说,一些沿海城市空气质量好,景区非常干净,路上根本看不到什么垃圾,管理十分到位。每次外出回来后,他们都会把外地的先进做法带到市环保局。

  近年来,洛阳开展了一系列大气环境整治行动,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这些都是老人们外出宣传洛阳的“资本”。党德福笑着说:“能够利用有生之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宣传环保,利己利人,别提多美了!我们争取能早日到台湾去,到那里看看祖国的蓝天白云。”

  为什么要到外地宣传洛阳的环保成就?老人笑着说,他们要让外地人知道洛阳是个天蓝水清的城市,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洛阳,让他们来当洛阳环境污染治理的监督员,促进洛阳环保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市环保局宣教中心韦建飞——

  新闻宣传为大气污染治理立下大功

  1992年,韦建飞到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工作,近年来每逢我市开展大型环保治理行动,他都参与新闻报道工作。

  韦建飞说:“从1997年开始,我市开始举办‘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媒体记者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曝光。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新闻单位立了大功。”

  他回忆说,有次他们接到群众举报某县一企业偷排废气,立即组织媒体记者10多人凌晨3点出发,4点赶到排污现场,抓了现行。稿件见报次日,该污染企业就被勒令停产整顿。

  韦建飞有个新闻报道集,里面特意收录了一些我市从戴上“黑帽子”到甩掉“黑帽子”期间的新闻报道。

  他给我们举了个例子:2004年12月,位于西工区红山乡下沟村的迎晓耐火磨料有限公司违规排污,污染严重,《洛阳日报》刊登文章对其曝光,法院强制其停产,但该污染企业却继续违规生产。2005年1月4日,《洛阳日报》刊发《这个“钉子户”咋就拔不掉?》一文,进行追踪报道,引起时任市委副书记朱广平的重视。

  在次日召开的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座谈会上,朱广平特意提及此事。他明确要求市环保局、市公安局、西工区政府等相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在两天之内彻底关停“迎晓公司”,决不允许其再恢复生产,确保治污工作落到实处。

  同样在那次座谈会上,出席会议的市领导称赞包括《洛阳日报》在内的新闻媒体在“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洛阳日报》等新闻媒体不仅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信息,而且还根据我市大气治污进程策划了“向大气污染宣战”、“关注禁止拖拉机进城”、“大气污染治理回头看”等系列报道。同时,媒体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钉子户”进行跟踪报道,并予以曝光,有力配合了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数字看变化

  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起步于2002年,当年建成了3个监测点位,2004年和2006年又分别增加了两个监测点位。截至目前,我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已有7个,覆盖城市各区,能够完成对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连续自动监测,可以每天向媒体公开发布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我市从2003年开始向社会通报空气优良天数:2003年为95天,2004年为156天,2005年为265天,2006年为303天,2007年为307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