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专 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要点)
加强水利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
洛阳市节水办:致力节水二十七载
2009年谋划实施的重点水利项目
节水知识问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要点)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快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并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水利部于2008年10月6日正式确立我市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试点期限为3年。《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要点如下:

  一、我市水资源基本状况

  我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占81.8%。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条,年均降雨量64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09亿立方米,其中可开发利用量2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建国以来,全市境内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42座,万亩以上灌区37处,农用机电井1.7万余眼,塘堰坝900多座。目前,全市蓄水工程总蓄水能力157.79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

  2007年度,全市总用水量13.3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4.6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5.8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72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4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7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20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52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7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2%,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14%,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178升,农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47升。

  二、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更低,再加上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以及水体污染、用水浪费等原因,致使全市水资源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高。全市现有灌区大部分老化失修严重,渠系配套不完善,节水措施滞后,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5左右。

  二是城镇供水管网漏损严重。老城区供水管网为普通铸铁管,且相当一部分超期使用,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管网漏损问题突出。

  三是污水收集和处理利用率偏低。城市区污水只有70%左右进入污水处理厂管网,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不足14%,河渠水质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四是节水器具普及率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有效的措施手段,难以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节水器具推广难度较大。

  五是节约用水的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有效规范和监督管理用水活动的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促进节约用水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全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和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三、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科学开发、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全面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调控和主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利用。按照控源头、卡末端、少排放、多循环、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

  四、试点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

  1.万元GDP用水量由73立方米降至64.6立方米;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67立方米降至55.6立方米;

  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

  4.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由14%降至12%;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72%提高到75%;

  6.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由178升降至168升。

  (二)工作重点

  1.制度建设。加强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完善节水减排和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

  2.农业节水。加快现有灌区修复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3.工业节水。加快企业生产工艺节水改造,提高废水处理回用能力。

  4.生活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积极推广中水利用技术。

  5.环境保护。加强河渠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超标排放。

  6.能力建设。建设水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抓好总体及专业规划,提高管理标准和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制定合理用水价格,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在管好用好上级投资的同时,切实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支持和引导企业投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技术。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及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五是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严格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建立评价和考核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舆论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参与节水行动,提高节水成效。

  通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达到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维护和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的预期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