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全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市委宣传部、洛阳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2008“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推荐,由评选活动组委会对所推荐的人选进行初评,筛选出13名候选人。为体现评选工作的公正性和群众性,现将2008“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的事迹简介公示如下,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投票评选。
投票者可从候选人简要事迹的比较中,选出10名候选人作为“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多选或少选均作为无效票处理。请在投票卡候选人名字后边空格内画“√”,并将本人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写清楚,不按规定填写者选票无效。投票者每人限投一张票,填写好投票卡后(复印无效)装入信封,寄送至洛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邮编:471000,电话:63931971,地址:洛阳新区市委宣传部317房间。 投票截止日期:2008年12月18日。
本次活动在洛阳新闻网开辟网上投票通道,网址:Http://www.lyd.com.cn。
1.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二级士官 武文斌
武文斌,男,26岁,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二级士官。2002年12月入伍到“叶挺独立团““红二连”。今年5月13日,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的武文斌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抗震救灾。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全力投身救援行动,先后参加了抢救遇险者、进村入户帮困解难、搜寻失事直升机、支援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转移群众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搜救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前面探路,并3次滚下山坡,幸运地被树木拦住。在安置群众和参与灾后重建中,他主动加班加点,连队安排轮休他也不休息,经常一人干几个人的活,终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光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他先后参加过“应急-06”活动、“铁拳-2004”涉外演习、“铁拳-2007”实兵检验性演习等。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被团表彰为“百名铁军之星”,先后3次被团评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
2.洛阳强辉土石方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顺卿
李顺卿,男,59岁,洛阳市偃师市人,现任洛阳强辉土石方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今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24名农民工兄弟,自带价值400多万元的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和50万元现金,星夜赶赴灾区参与救援,与部队官兵联手救出11名幸存者,抢修道路20多公里,被灾区群众称为“不要命的河南汉子”,被网民誉为“最牛的救援队”,他的壮举随着那张《24颗手牵手的心》的照片传到了全世界,他所带领的救灾团队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群体”荣誉称号,省、市各新闻媒体对其先进事迹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洛阳市优秀农民工”、“偃师市五一劳动奖章”、“偃师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3.伊川县高山乡王中洼村第二村民组村民 刘轩锋
刘轩锋,男,33岁,伊川县高山乡王中洼村第二村民组村民。
他平时在建筑公司从事钢筋焊接工作。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震波传到洛阳,当晚他就带领3位亲友驾驶一辆0.8排量的微型QQ车赶赴地震灾区,成为北川第一批抵达的民间救援力量。5月14日当天,他们就救出6位北川同胞。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川灾区。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总书记勉励在现场干活的刘轩锋要“坚持到底“,这给他以无穷的力量和巨大鞭策。在此后的救援中,刘轩锋协助指挥交通,打扫卫生,还用QQ车把200多名伤员运送到绵阳市区救治。为了护送受伤的亲友回家,他不得不离开北川,但却很快带着妻子重返灾区,并为洛阳日报社的前线记者主动提供交通保障。同时,他在安县洛阳援建工区主动承担各种任务:参与肖家桥堰塞湖抢险工作;搜救遇难米-171直升机;为志愿者提供交通服务;参与洛阳援建队伍的义务劳动…… 不善言辞的他,总是用默默无闻的工作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和力量。他的行动,不仅让自己的QQ车成为“史上最牛QQ车”,他也成为洛阳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成员。他的英雄事绩,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洛阳人;他知行合一的行动,成为新时期洛阳农民的楷模和典范。
4.洛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 毛志文
毛志文,男,30岁,现任洛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自入伍以来,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400多人。2007年2月27日,中州路一建筑工地23楼,有一男子欲跳楼自杀。毛志文带领官兵经过近4个小时的耐心周旋,冒着可能从23楼坠下的危险,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男子拦腰抱住并从70米高空救下。3月14日,洛阳市绕城高速公路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他带领战士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成功将两名被困人员救出。市民洗澡不慎将脚卡在便池中,90分钟他成功营救;两位老人反锁在房间内煤气中毒,他一马当先;跑步机“咬”住男童的手,20分钟他成功切机取手;男青年30米塔吊欲寻短见,他与轻生者上演“生死时速”,成功将其救下。特别是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他经过23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营救被困72个小时的代军勇,创造了洛阳生命救援的奇迹,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誉。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2007年,被评为“洛阳市杰出青年卫士”,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2008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公安部消防局分别授予“抗震救灾青年英模”、“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2008中国消防卫士”荣誉称号。
5.洛阳理工学院职工 付向阳
付向阳,男,43岁,洛阳理工学院职工,国家级裁判。曾担任北京残奥会、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全国青少年U系列足球比赛、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国足协五人制足球比赛、省八运会、省十运会、市八运会、市九运会、市十运会等国家、省市各大比赛裁判长、裁判员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裁判员。
付向阳于9月6日~17日担任北京残奥会七人制足球比赛裁判工作。9月8日,付向阳作为主裁判执法北京残奥会七人制(脑瘫)足球比赛的揭幕战。在这场比赛中,出现了感动世界的一幕:伊朗队球员拉苏尔·阿塔沙弗鲁兹在比赛进行中,突然向付向阳招手示意。付向阳连忙跑过去,问明情况后,得知这名残疾球员的鞋带松开了,由于一只手有残疾,无法自己系上。他立刻口衔哨子,单膝跪地,为这名伊朗球员系上鞋带。这一幕感动了亿万观众,也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9月10日,付向阳担任主裁判执法伊朗队与英国队的比赛。最终,伊朗队以3:0完胜英国队。终场哨音响起,伊朗队员集体跑向北侧边线,彼此揽着肩头站成横排,然后集体双膝跪地,向看台上为他们加油的中国观众表达感激之情;向对他们给予关爱的中国人,以中国人最高礼仪进行答谢。全场观众先是一愣,随即报以更热烈的掌声与呐喊……付向阳因优异的表现被评为北京残奥会优秀裁判员。付向阳在残奥会期间作为裁判员代表还参加了外交部与奥组委共同举办的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儿童捐赠等多项公益活动。付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参加残奥会的工作,为残疾人进取的精神而感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伟大,感受到社会关爱无处不在。作为古都洛阳的一员,能够在残奥会这种国际重大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梦想与目标,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洛阳人的骄傲。
6.洛龙区关林镇洛钢路社区居民 白德昭
白德昭,男,71岁,原洛阳钢厂退休职工,洛龙区关林镇洛钢路社区居民。他主动要求为残疾智障的儿子退低保的事迹先后3次在《洛阳日报》头版报道,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称赞。白德昭的小儿子白战功有些智障,耳朵又聋,属二级残疾,十几年前离异后带着儿子与白德昭一同生活。3年前,白战功因为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一次住院抢救就花了1万多元;没多久,又一次病发做手术摘去了脾脏。白德昭本人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为了治病,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而此时,儿子白战功又因企业破产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十分拮据。2006年底,关林镇洛钢路社区为白战功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白战功每月领取160元到190元的保障补助金。今年7月份,白战功的病退手续办了下来,每月能发400元,加上白德昭的退休金,一家人生活稍有好转。今年8月20日,白德昭老人来到关林镇民政办公室,递交申请,要求为刚刚吃低保不到两年的白战功退保。他说:“虽然每月为儿子治病得花八九百元药费,但我们的外债快还完了。国家还有很多困难群众,把钱让给更需要的人吧。”熟悉白德昭的人都知道,工作时他爱厂如家,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古道热肠,助人为乐。如今,白德昭每周乘公交车到蔬菜交易所捡些大宗交易后留下的剩菜;每周要蒸两次馒头送给上技校的孙子。2008年5月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白德昭捐了50元。因为这50元透支,他们家一个月都没买菜。
7.偃师市人民武装部政委 韩申国
韩申国,男,42岁,偃师市人民武装部政委。他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3年来出版专著两本,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理论体会文章100多篇,其中一篇调查研究成果被上呈军委总部首长并转发全军。他注重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自行设计了国防教育扑克,组织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等传媒开展国防教育,单位连续两年受到省军区表彰。他积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装工作,破解民兵预备役工作难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组织民兵参加平安建设的“偃师模式”在全市推广,实现了“可防控案件发案率下降、群众平安感指数上升”的可喜局面,群众自发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报平安。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他的事迹,主要经验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总政《群众工作简报》、河南省《河南政法动态》刊登,并受到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首长的肯定。他始终关注民兵基层组织建设,分别按照“八有“和“七有“的条件高标准建设乡镇武装部和村民兵营连,注重提高民兵队伍成建制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在扑灭森林大火、商城大遗址保护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作用明显,特别是顾县镇顾县村民兵连积极参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被誉为“最牛的民兵救援队”,成为全国唯一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的民兵连。他积极协调建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长效机制,先后帮助20多位(户)军人军属解决了实际困难,所在单位被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河南省评为先进单位。个人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被河南省军区党委评为优秀中青年干部。
8.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副校长 郭芫沅
郭芫沅,女,39岁,现任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副校长,主治医师。今年5月13日, 她带领平乐正骨医疗救助队,赶赴四川重灾区,在北川3天3夜不眠不休,为数十名伤残人员赢得了救治的黄金时间。在绵阳,将带去的价值4万多元的骨科器材,捐给了绵阳市红十字会。为防止大灾之后的次生灾害,她毅然献出“郭氏驱瘟汤”秘方,配草药、熬汤剂,送到伤员和军民手中,让他们喝下预防瘟疫。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成为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中的佼佼者。她凭着20多年的家传医术绝学,救治了数以千计的疑难杂症患者。对一些经济困难的病人,不但为他们治病,还减免医疗费用,安排吃住。近年来,经她救助的困难患者数以百计。她不单对患者行仁义、施仁术,每年还拿出几千元对贫困山区的百姓、对家境困难上不起学的孩子进行资助。20年来,为国家培养2000多名正骨医生,这些人大都成了当地正骨名医。2004年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被中华传统医学会定为“CTMA正骨教育培训基地”,被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世界骨伤专家协会、世界杰出人才协会联合颁发了“21世纪发展骨伤事业贡献奖”。2004年至今她连续被评为孟津县优秀政协委员;2008年,平乐郭氏正骨被批准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被共青团洛阳市委命名为抗震救灾优秀青年,获中国民间中医研究开发协会 “中国民间名中医”称号,2008年12月代表河南省参加民盟中央组织召开的抗震救灾表彰大会。
9.洛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职工 侯汴宁
侯汴宁,男,51岁,洛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职工。200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时偶然看见路旁停着一辆献血车,为向挽救病人生命作贡献,他毫不犹豫地走上献血车,挽起衣袖献出了平生的第一袋鲜血,并从此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从2001年至今,他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85400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总量的15倍。今年春天,洛阳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赵璇身患白血病,《洛阳晚报》对她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报道。看到报道后,他主动将数百元“公益奉献奖”的奖金全部捐出。就这样,他默默地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奉献与无私,诠释着“人道、互助、博爱”的真谛。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期间,他积极参与捐款和无偿献血,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责任、对人民的赤诚。他先后荣获2004~2005年度由国家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两部一会)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金奖,2006~2007年度全国(两部一会)无偿献血促进奖,2008年度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无偿献血生命奖牌等荣誉,是中华骨髓库成员,现为洛阳市无偿献血第一名。近年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视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分别予以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0.伊川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胡社功
胡社功,男,52岁,伊川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2005年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潜心研究家庭教育。他从亲身经历和社会调查中,认为80%以上的家庭教育不科学,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套鲜明独特的“爱学家教”理念。他在全县中小学连续作了20余场关于“爱学家教”理念的巡回报告。他被县青年活动中心聘为客座教授,被县关工委聘为报告团成员。2006年他编印出版了《家庭教育的革命》一书,并将该书连同价值2000余元的家教书籍捐赠给县青年活动中心。为了更好地开创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借款20万余元购置了汽车、手提电脑、照像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应邀到洛阳及外地作报告200余场,听众场场爆满,引起轰动。最忙时他曾一天跑过4个地方作报告,行程300多公里。目前,在洛阳市成立了“洛阳培根家教中心”,设立了5个固定父母课堂,被15所小学、17所幼儿园聘为常年家教讲师。因长期过度劳累,他终于支撑不住了,2007年6月做了椎间盘手术,手术后不久又开始了奔波。2008年7月再度住院,在医院的48天接待家长咨询107人次,在家康复期间接待家长100余人次。从事家教工作以来,帮助3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42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挽救了7个欲轻生的孩子,正在帮助感化13个求救家庭,促使孩子们重新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他先后在《河洛论坛》、《人生》栏目录制节目6期,并多次作客洛阳电台少儿节目。其典型事迹多次被《关心下一代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宣传报道。
11.洛阳市隆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春龙
徐春龙,男,36岁,洛阳市隆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带领全体员工走“环保”道路。2007年11月,开展了圆珠笔、计算器“以旧换新”活动,至今已回收旧圆珠笔、计算器10万余支(只)。提倡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市民外出就餐随身携带筷子,并在全国首次向市民免费发放两万双竹筷,此举经《大河报》报道后,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数十家知名网站纷纷转载,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洛阳“带筷族”。河南省环保局专门发出倡议,称赞他的行为是“践行绿色消费观念、构建生态文明的大跨步”,倡议全省人民学习洛阳“带筷族”,为构建环保大省作贡献。今年3月,他自费购买1万棵树苗供市民免费领取种植;配合国家从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自费订购写有“环保宣言”的2000个购物袋免费发放给市民。为了鼓励市民回收废旧电池,采取10节旧电池换1节新电池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回收废旧电池,并多次与电池生产厂家谈判达成共同回收废旧电池的协议;与洛阳理工学院环保协会等组织合作,在全市设立多个网点为市民免费更换废旧电池,有效带动了全市环保工作的开展。为了能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尽一些力, 开展“铅笔头换铅笔、捐赠灾区小朋友”活动,让小朋友从小学会去关爱他人。
隆方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活动得到市创建指挥部的肯定,多次编发简报予以推广。同时也得到了全市广大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响应,市商业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众多企业单位纷纷将节约意识和环保行为融入日常工作,并义务担任隆方公司编外环保宣传员。他是一个热心植树造林的人、一个环保人士、一个创建文明城市的文明使者、一个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普通人。
12.洛阳市监狱中队长 王春来
王春来,男,47岁,二级警督,洛阳市监狱中队长。作为知识型警察,他的爱心在罪犯教育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24年;作为儿子,他的爱心在照顾双瘫父母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12年。他创立的监狱理论指导了全国监狱基层对罪犯的管教工作。他用了10年时间,以本职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创立监狱新学科,完成《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载入中国监狱大事记。认可了他的能力的司法部领导让他担任中国监狱学会基层基础建设委员会中唯一的基层委员,想将他调京工作。但为了照顾瘫痪的父母,他婉言谢绝进京工作,孝敬在瘫痪的父母病床前。在照料瘫痪的父母中,他不放弃大爱,用真情改造罪犯;为了帮助母亲锻炼走路,他将瘫痪的母亲绑在自己身上行走,自己腾出手搞研究。在12年的不眠之夜里,他躺在病重的爸妈中间,常常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布。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成为了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为警示社会,于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分别推出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河南犹太人》,其小说被30余家报刊连载。《河南犹太人》、《明天谁去坐牢》还被中国文联推荐到台湾出版发行,引起较大反响。王春来忠孝两全的事迹通过媒体传播开来,感动了洛阳城也影响了河南。
13.宜阳县城关镇水么头村村民 刘彦邦
刘彦邦,男,82岁,宜阳县城关镇水么头村村民。他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喜好雕刻、乐器等。去年至今,失传近半个世纪的民间文艺节目“社盘”,经刘彦邦老人努力,终于得以重生。
“社盘”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传统乐器笙、笛子、管子、锣鼓、镲等组成的中国古代“交响乐”,明代在宫廷盛行,从清朝道光年到上世纪50年代,每逢过节和重大盛会都要组队进行演奏,在“文革”中因被列为“四旧”而停止。随着年代更替、乐器丢损、人员代谢,这一民间文艺失传了。在刘彦邦祖上族人中,有一位曾是明代宫廷“社盘”的乐师,晚年从宫廷返乡后,在族人中大力推广“社盘”演奏方法,从而使这一“宫廷乐”变成了“民间”文艺,后人也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节目,刘彦邦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社盘”活动主要成员。从2007年开始,刘彦邦有了恢复“社盘”的强烈愿望,开始了艰苦的“社盘”挖掘整理活动。
为恢复曲调资料和演奏乐器,刘彦邦在刘氏家族中寻访已经去世多年的老艺人留下的遗物和他们的后代。曲调曲谱因年代久远残缺不全,刘彦邦就召集村里健在的七八十岁的老年知情者,你一句我一言凑成完整曲调和曲谱资料。管子是“社盘”的领衔乐器,不可或缺。刘彦邦经多方寻访,找到一支严重腐蚀的管子,他就按样亲手铸造,经过多次试验仿制成功。管子制成后,他又走遍农村沟沟岔岔,寻找一种少有的芦苇,制成了管子发音的簧。“社盘”演出需要很多古老乐器,他就发动家族成员出资购买。他不顾年迈,几下苏州,订制古老乐器。之后,他主动做工作,挑选人员组成五六十人的演出队伍,分配乐器,因材施教,编队练习。他还自费制做道具,给演员们做了新颖的服装。演练前,他请专家将“社盘”古谱翻译成现代简谱,再到现场指挥。不知熬过了多少黄昏,冲破了多少困难,这一支由男女老少结合的民间乐队终于能成功演奏《状元游街》、《车朝圆》、《献贺》、《四进宫》等“社盘”曲谱。今年8月18日,铁军将士从四川归来,“社盘”乐队作为主要演奏者,被安排到了县城中心红旗广场表演,让全县人民和铁军官兵一睹这一古老文艺项目的风采。
是刘老汉的汗水和心血,使“社盘”这一古老的文艺形式、美好的民族遗产终于死而复生,列队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