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流行感冒,冬季是抑郁症的好发季节,因为光照减少等客观原因,情绪出现问题的机会也在增加。
“一颗瑟瑟发抖的心,在冬日里摇曳不停。”网友“小不点儿”在网上留言,她总觉得最近莫名地烦躁,晚上睡不踏实,寒冷更让她平添几分愁绪。市民王先生也向心理医生求助,每到周末,他总是“宅”在家里浮想联翩,故去的亲人朋友老出现在脑海里,不愿意多想,却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甚至萌生了死的想法。
“这是冬季抑郁症。”据市心理咨讯中心专家介绍:入冬以来,心理门诊患者增加了不少,多是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属于“季节性情感障碍”
专家说,季节性变化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毋庸质疑,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有:情感性障碍的发作春夏季多于秋冬季,且春夏季躁狂发作多于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冬季多于春夏季。有一项研究发现春夏季与秋冬季发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躁狂春夏季发作为68.82% ,抑郁秋冬季发作58. 33%,验证了这一临床观点。“冬季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睡眠量增多、食欲旺盛,尤其喜欢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甜食,体重增加,并且排斥户外活动和一切社交,喜欢独处,精神涣散,工作倦怠,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不振。
留心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
进入冬季以后,昼短夜长,日照时间减少。在这种变化下,人体脑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多,这种褪黑激素直接抑制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而“5-羟色胺”俗称“情绪的稳定剂”,它的减少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一部分人抑郁情绪的产生。除了由天气造成的生物因素之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元凶之一。
抑郁症除去遗传因素外,一些对当事人刺激深刻的灰色生活事件,比如离婚、失业、生离死别等也不可忽视。这些应激性的创伤无论发生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导致人们陷入严重的抑郁。但是,冬季气候寒冷,阳光微弱,景物萧瑟,这样的情景与一些人受到创伤后的心理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因此人们更容易“触景伤情”,由于不能及时排解消极情绪而最终任其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
易受暗示人群要警惕
心理专家表示,这种所谓的“冬季抑郁症”临床症状与典型重症抑郁症有着不同的特征,其抑郁程度轻,很少伴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抑郁症”的说法在无形中强调了抑郁与季节的关系,容易受到暗示的人也应注意避免受此影响。
专家提醒:倘若你出现了嗜睡、贪吃、乏力等症状,但如果没有持续两周以上,也可能只是一些暂时性的情绪低落或者疲劳表征,可尝试进行一些健身活动或增加社交加以改善。
千万不要给自己乱贴标签,避免由于人为强调季节因素和过分感知他人情绪而妄下“抑郁症”的论断。但假如你的不良反应确实持续两周以上,则最好尽早前往精神专科就诊或是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余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