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亚武)2001年11月以来,龙门石窟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日本信托基金,对3个洞窟的典型病害进行综合治理,为龙门石窟病害的全面治理提供了样板。
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合作、交流、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龙门石窟的这一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石窟风化、渗水等病害日益严重,亟待治理。1998年,中日两国政府达成协议:日本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日本信托基金提供部分经费,用于保护中国丝绸之路地区的文化遗产,并于1999年7月选定龙门石窟和新疆库木吐喇千佛洞为保护对象。
2001年11月,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开始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为该项目提供无偿援助125万美元,中国政府配套了部分经费。项目选定龙门石窟潜溪寺、路洞、皇甫公窟作为试验洞窟。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工程完成了预定工作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第二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建立了龙门石窟环境病害数据资料库,进行了洞窟防渗漏灌浆试验和凝结水监测研究。在各项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单位确定了可行的洞窟修复方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日本驻华公使道上尚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辛格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