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经过全民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对这项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满了期待。
长期以来,各界对药价高、看病难、个人负担重、公立医院现行机制弊端多等“痼疾”反映强烈,新医改方案在推行中能否准确命中这四大要害?
药价高:
切断“以药养医”链条
基本药物“有效不贵”
“虽然国家多次下调药价,但很多药品从药厂出来进到医院销售,中间环节加价仍在10倍以上。”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对新华社记者说。
我国医药费构成与其他国家大不一样,药费占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一般是20%左右。这组来自卫生部的数据鲜明地揭示了,解决“看病贵”首先要在降低虚高药价上下工夫。
“药价是怎么定的,没人知道,特别是对基层老百姓来说,完全是一团迷雾”。来自重庆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再举说,乡亲们挣的那点辛苦钱,好些是被虚高药价掏走的。
众所周知,“以药养医”是问题症结。人们从这次医改中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医改征求意见稿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要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吕燕玲说,公益性是这次医改的“指针”,必须取消“以药养医”和药品加价;还需要注意解决部分新药定价过高、药品经销商层层加价等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给百姓提供了“有效不贵”的选择。基本药物应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应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吴再举代表认为,基本药物制度是好事,要公开基本药物的清单和价格。这样,才能让基本药物制度真正发挥减轻百姓药费负担的作用。
看病难:
基层医院做好健康守门人
病人不再都挤大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是著名心血管专家,在德国行医时一上午看7个病人,但在上海一天要接待100多位病人。他说:“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转诊分流体系,改变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状况;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使其有能力承担起‘守门人’的角色。”
吴再举代表建议,国家要把医疗经费和资源真正向乡镇卫生所和村卫生室倾斜,配齐基本药品、器械和医务人员,让农民生病后能在家门口得到及时的、适当的治疗,而不是耽误了、误诊了,然后不得不去城里大医院看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模具厂抛光班班长杨梅说,医改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加大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只有把基层看病的平台搭好了,百姓才能放心选择到社区医院看病,从而缓解“看病难”问题。
个人负担重:
补上医保网“缝隙”
提高报销比例
我国13亿人口目前有10亿余人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但更要看到那两亿多没有被医保网覆盖的人群,更要看到目前的医保水平比较低。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个人负担比重从改革开放前的20%多上升到60%多,近年来虽有所回落但依然超过40%。
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来自上海街道社区的朱国萍代表认为,医保“全覆盖”能大大减轻群众的负担,增加生活的稳定和幸福感。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说,现在医保没有覆盖的都是一些处于原有制度“夹缝”中的群体,比如困难、破产企业职工,跨地区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要补上这些“缝隙”,国家财政要给予更大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更灵活的办法。
公立医院改革难:
调动医生积极性
防止重吃“大锅饭”
医改很难,但目前最大的难点在公立医院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周琦指出,要防止公立医院改革重走过去大包大揽、吃大锅饭、医生没有积极性的回头路。公立医院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质和量,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患者也将最终得益。政府还应该重点思考医疗机构的布局规划和医院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卞正乾是上海市仁济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其自编自导的反映医生真实生活状态的故事片一度在网上引起轰动。“医生是高风险高压力职业,在医改中要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让医务人员感觉有奔头,这样最终使患者受益”。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所在。”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国家将在今后3年,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