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简化具体程序68道 落实优惠政策23项
但见水上升“明月”
未参保职工和漏保人员可补缴参保
洛阳四月竞芳菲 三香争艳遍地春
公益广告
又有7家企业倾情支持邮展
9座以上客车
不受单双号限制
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卫星
郁金香花园昨开园
街心天香终露色
大田牡丹始盛开
观“国艳”争春
赏如锦海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全长1160米的瀛洲大桥今日通车,洛河南北又添通途。从洛河岸边远远望去——
但见水上升“明月”
本报记者 孙利华 通讯员 杜永丽
  一座飞架南北的桥!

  一座国内独一无二的景观桥!

  今日,瀛洲大桥通车。

  洛河之上,从未有一座桥像瀛洲大桥这样,如此强烈地冲击人们的视觉,如此清晰地让人感到洛阳崛起的强劲脉搏。

  随着瀛洲大桥的通车,古都洛阳的一个新地标就此诞生!

  一桥架南北 洛水添通途

  瀛洲大桥北起高新区河洛路,南至新区洛宜南路,工程设计总长1543.1米,概算总投资2.79亿元,是我市到目前为止投资最多的、集交通景观于一体的桥。大桥部分长1160米,其中跨河主桥长610米,引桥长550米。桥梁总宽31米,为两个左右对称的分离式桥梁,设计行车时速70公里。

  远远望去,瀛洲大桥犹如一条玉带,将洛河北岸的高新区、涧西工业园区与洛河南岸的新区大学城、洛龙科技园区连为一体。

  “这一带是洛阳高新技术科研机构、大学及产业的聚集区域,大桥通了,将使区域内产、学、研融合得更紧密。”瀛洲大桥工程指挥长、市建委副主任马朝信说,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着眼满足两岸交通现实需要的同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眼光。

  2006年11月底,多次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通报,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市委、市政府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十余项设计方案中,挑选确定“主拱加八小连拱”的主桥设计为最终方案。

  与此前市区几座桥不同的是,瀛洲大桥首次被定位为洛阳地标性景观桥。

  2007年3月,瀛洲大桥工程开工建设。与其他桥平面交通模式不同的是,瀛洲大桥南岸引桥采用立交方式横跨滨河南路,北岸采用跨线立交跨过滨河北路,通过两侧辅道和两岸沿河道路相接,这样不影响两岸原有道路的交通。

  瀛洲大桥的出现,洛河再添通途,下游备受堵车困扰的西苑桥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到河对岸更方便了,少走不少路。”洛龙区青阳屯村的李德财特地赶到大桥上,提前体验一番。他说,以往从村里到河对岸的高新区,得绕道下游2.5公里处的西苑桥,一来一回至少要多走十几公里路。

  与大桥配套的是已开始实施的瀛洲路工程,瀛洲路工程竣工后将使洛阳城区又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

  大桥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交通。

  紧跟瀛洲大桥建设的步伐,725所舰船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院研发基地项目等将相继入驻洛龙科技园区,目前这些项目均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水上升“明月” 连接历史与现代

  “太漂亮了!”近一两个月来,每天有上百名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睹瀛洲大桥芳容。而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大桥新颖独特的造型和浓厚的文化韵味。

  1400多年前,隋炀帝在洛阳旧城南洛水渡口上建了一座浮桥,用铁索构连洛水南北,这便是“天津桥”。“天津桥”是当时洛阳南北交通的要道。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一轮弯月悬挂天幕,倒映于足下涟涟洛水中,耳畔传来低沉悠扬的钟声,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洛阳著名的景观,列洛阳八大景第五位。

  瀛洲大桥中部设计灵感正是取材于此。

  瀛洲大桥中部“飞鸟”式倒三角形造型,如同一轮弯月。入夜时分,华灯初上,瀛洲大桥射灯齐照,连绵的灯光倒映水中,像不像又一个“月亮”?

  看水上升“明月”,这不正是“天津晓月”的意境吗?

  “面对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任何一位试图在作品中体现的设计师都感到惶恐。”作为瀛洲桥项目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唐嘉琳博士带着相机,专门赴龙门石窟等处实地考察,终于从“天津晓月”中找到创作灵感。

  这是国内首座“飞鸟”式倒三角形拱桥,大桥整体造型为“一主拱加八小连拱”,象征着“九朝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桥面中部主拱高高耸立,象征“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这不禁令人联想洛阳“全面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奋斗目标,感受洛阳开放奋进的城市精神。

  瀛洲大桥集交通、景观、旅游、休闲于一身,合历史文化、现代艺术为一体,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见证了洛阳不断走向开放的胸怀,无疑是洛阳新的城市地标和城市精神的象征。

  一座桥,飞架南北的同时,将洛阳的历史和现代紧紧连接在一起。她展现了洛阳面向未来的梦想,让洛阳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已不仅仅是一座桥。

  集智大江南北 打造经典之作

  瀛洲大桥堪称洛阳桥梁的扛鼎之作,其面临的许多技术难题,在洛阳桥梁史上都无先例可循。

  一般的桥只有一两种桥型,瀛洲大桥却集合了四种型式,分别是引桥连续梁、主桥简支梁、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连拱和主桥中承式钢—砼组合拱。

  主桥连拱和中部“飞鸟”式倒三角形拱桥,其“月亮”造型国内独一无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门申请了外观造型及结构设计专利。

  在洛阳桥梁建设中首次引入全程监控监测系统。在大桥的关键部位,东南大学监测人员埋设了339个应变传感器,9个大吨位索力传感器,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每一道工序实行全过程监控,以便根据大桥的内力变化,随时作出修正调整。

  在洛阳桥梁施工中首次采取模型试验。大桥中部主墩跨度46米,光是混凝土就有2600立方米,其受力是否和设计一致?市建委委托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按实桥1∶5的比例,专门制作了一个长约10米的模型,提前进行结构受力试验,只有结构异常复杂的桥梁,才会采取如此谨慎的方式。试验的结果让大桥建设各方心里更有底了。

  “这样复杂的工程,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数十年来,工程常务副指挥长、高级工程师马德才亲身经历的重点工程近20个,在他看来,无论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瀛洲大桥都是全市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最高的。

  即使是国内桥梁建设的“国家队”,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知名桥梁的建造者——中铁大桥局也视瀛洲大桥为颇有难度的挑战。

  “比黄河大桥施工难度还大。”中铁大桥局瀛洲大桥项目总工刘玉峰一一道来——

  主桥中部飞鸟式倒三角形区施工需经几十次体系转换,其中中跨系杆和吊杆,就要经历张拉、调整、再张拉、再调整7次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其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大桥施工采用了十几项关键技术,由于涉及关键技术太多,施工方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申报参评中铁大桥局2008年科技进步奖。

  大桥主拱钢管拱混凝土压注仅需四五个小时,为找到最佳的混凝土配比,中铁大桥局准备了1年零1个月,反复做了50多次试验……

  来自自然界的挑战同样惊心动魄。2007年7月初,洛河暴发了数十年一遇的大汛,一场洪水过后,施工便道、便桥冲毁,高压线路冲断,连埋设地下直径2米的涵管,也被一直冲到下游1公里多远,整个施工现场被完全抹平。两年间,先后两次汛期,耽误工期半年多。

  尽管施工挑战巨大,业主单位仍想方设法细“抠”建设资金。大桥原设计九连拱,后改为主拱加八小连拱,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主桥中部120米跨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既避免单纯混凝土结构自重过大,又克服了纯钢结构造价过高的难题。大桥连拱拱圈壁厚度仅14厘米至16厘米,造型轻盈、漂亮,同时省下了一笔材料费。

  大桥会战荟集了大江南北众多的专业队伍和人才。

  2所知名大学,3所专业研究院,3家颇具实力的施工单位,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首洛阳。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路驰监理公司专门组成了专家顾问团,中国工程监理大师李家培、资深桥梁专家赵文宏等著名专家频频来洛指导。该公司副总经理、瀛洲大桥项目总监庄洪亮说,设计、监理、施工、监控等方面来的专家之多,创下了纪录。

  “没有这样能打硬仗的队伍,没有他们的苦干巧干,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一个经典之作。”马朝信深有感触。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