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邮传万家 花和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 洛阳分会场活动启动
欣赏匾额文化  领略民俗风情
“文化活化石”的一次大展示
连维良会见来洛贵宾
相亲交友 过来看看
美满姻缘 国花见证
郁金香
赏花正当时
万株“洛阳红”
灿烂盛开
把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把农村公路建成幸福路致富路小康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4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文化活化石”的一次大展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活动侧记
  昨日,第十九届民俗文化庙会拉开大幕。在庙会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格外引入注目,共有来自省内外的13位传承人来此即兴创作。

  走进洛阳民俗博物馆,只见在西厢房房檐下,13个展台一字排开,瑰丽多姿的汴绣,玲珑别致的剪纸,浑拙夸张的石猴,幽默古朴的泥塑,喜庆别致的年画,典雅高贵、质若美玉的澄泥砚和雄浑厚重、精美绝伦的钧瓷、汝瓷等,吸引大家纷纷驻足观赏。

  自古以来,家家都有贴门神的传统,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在陕西凤翔世兴局木版年画展台前,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等年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凤翔木版年画传人邰江平介绍,据凤翔县志记载,明代时凤翔就有人开始制作木版年画,1935年一年,世兴局就生产年画420万张,远销西北数省。如今的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清代世兴局的年画作品。

  紧邻凤翔木版年画的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台。开封年画艺术馆馆长任鹤林正在认真雕刻“五子登科”木版。他说,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是开封,它始于北宋,到清代时期,木版年画作坊已遍及河南全省。他们的年画木版选用的是软硬适中、纹理细腻的梨木。年画都是套印,一般为黑、黄、橘黄、绿、紫、水红6种颜色,最多可达到9种颜色。

  钧瓷是宋代的五大名瓷。此次,任氏钧瓷第五代传人任星航的徒弟刘红生干脆把拉坯机搬到了展演现场。他现场制作,把一团泥巴放在拉坯机上,左手在里,右手在外,随着机器的旋转,泥巴慢慢被拉薄拉高,经过手的不断调整,一个高大的水滴瓶毛坯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鼓鼓的瓶身,细细的瓶颈,造型异常漂亮。

  面塑是中国民间特有的手工艺,它的渊源可追溯至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面塑展台前,怒放的牡丹、威武的关公、慈祥的寿星、可爱的动物等栩栩如生。只见面塑艺术家穆绪健将一团团不同颜色的面团用手搓揉,只七八分钟的工夫,一只可爱的小老虎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市参加展演的是工艺大师高水旺的仿古唐三彩和李中献的澄泥砚。在澄泥砚展台前,只见李中献拿出一团褐色的泥巴捏了几下,就成了一个花瓣,然后粘在砚台盖子上,又开始另一个花瓣的制作。慢慢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便“浮现”在砚台上。有了牡丹的衬托,砚台更显富贵大气。李中献介绍,澄泥砚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不伤笔,不损毫,国内外的书画名家和澄泥砚的收藏家都爱不释手。

  陕西凤翔的西府彩绘泥塑、马勺脸谱,我省南阳的石猴雕刻、浚县泥咕咕、开封汴绣……一件件作品,蕴含着千百年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体现着世代相传的的文化积淀,它是人们有意或无意间留传下来的“文化活化石”。

  本报记者 张亚武 实习生 安宇满

  剪纸牡丹
汴绣牡丹
面塑牡丹
  泥塑牡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尽显牡丹元素 记者 曾宪平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