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亚武 实习生 安宇满)国内第一座匾额专题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昨日开馆,成为展示厚重河洛文化的又一扇重要“窗口”。
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及其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典型代表。
近年来,洛阳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征集到各种古匾1700余块,成为国内征集古代匾额最多的博物馆。为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我市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全国首座匾额专题博物馆。
新落成的匾额博物馆位于洛阳民俗博物馆西侧,占地3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947平方米,中间有门和民俗博物馆相通。该博物馆共设8个展厅,展出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功德声望、婚喜寿庆、贞节贤孝、寺庙宗祠、书斋堂号和精品匾额等8类匾额500余块。其年代上迄明代、下至民国,其中不乏纪晓岚、王杰、洪钧、左宗棠、张之万、于右任等名家作品。
又讯 昨日,第十九届民俗文化庙会同时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开幕。本届庙会有几大亮点:
民俗表演 特邀名震豫西的洛阳大里王狮舞、嵩县洒落村花木兰鼓乐团、三门峡市陕县南沟村剪纸表演团前来表演。另外还有排鼓和腰鼓、豫剧折子戏、二鬼摔跤、面塑、泥塑等各种表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活动 除展出汴绣、木版年画、澄泥砚、钧瓷、唐三彩等1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和孤品外,国内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还来到活动现场进行技艺展演。
中原民俗风情摄影展 重点展出我市著名摄影家王立力30年来的民俗摄影作品300余幅。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民间信仰中的社火、庙会、占卜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乃至买卖交易等各方面民俗。
本届庙会民俗表演将持续3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活动将持续7天。
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和市领导王立林、李柳生、杨炳旭、谢留峰出席匾额博物馆开馆及民俗庙会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