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即将满一年。这一年来,“限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昨日,记者来到超市、农贸市场,体验“限塑”以后的变化。
9时许,我们空手走进了南昌路丹尼斯超市。超市内,大部分顾客随身携带着购物袋。我们在水果蔬菜区及熟食区选择了几样东西,用标有“食品用”的手撕袋包装后放入购物篮中。20分钟后,我们提着所选物品到收银台结账。每个收银台前都有环保购物袋供顾客选择,但多数顾客使用的都是自带的购物袋。以前,买这些东西,一般得要两三个塑料袋,这次想想3个中号的袋子就要1.5元,于是我们只要了一个塑料袋。结账时,收银台的工作人员说,与以前相比,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将近70%。
然而,在农贸市场,“限塑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10时许,我们自备了环保袋来到珠江路兴隆市场,只见一排排的摊位上都挂着超薄塑料袋,许多买菜的市民手上都提着三四个塑料袋。
在一蔬菜摊位前,我们买了油麦菜,摊主麻利地将菜装进超薄塑料袋中,随后塞进了我们携带的环保袋里。
半小时后,我们满载而归,虽然自带了环保袋,但袋里分装蔬菜、水产、水果的还是摊主们免费提供的塑料袋。
一名摊主说,“限塑令”刚开始执行时,他们也购进了不少环保塑料袋,卖菜时勉强按成本价卖给顾客,但大多数顾客有怨言,不是嫌太贵,就是误认为菜市场赚钱的手段又多了一个,后来摊主们怕影响生意就不收钱了。
本报记者 戈晓芳 实习生 刘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