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习俗是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端午节的别称很多,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所以自从有了这个节日,每年过端午的这一天,诗人们便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会活动,用诗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和思想。
我国古代吟咏端午节的诗歌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怀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唐人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有的诗则形象地展示出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再现了端午节独具的特点,给节日气氛融入浓郁的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张建封写端午划龙船的《竞渡歌》,传诵十分广远。诗中描写道:“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古时赛龙舟时,连平日深居闺阁的妇女也梳妆打扮出来观看,可见江边竞渡场面的热闹与火爆。
古往今来,端午诗歌大都抒发着一种爱国爱家乡的情绪。古时端午流传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今人更是把端午诗歌提升到了一个民族的爱国高度,有诗写道:“端午节的雨水/把我们心中的一个名字/轻拭/包进粽子里的怀念/和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后辈们细细咀嚼/那股特有的清香/足以让一个民族挺直脊梁。”
端午节的最大意义与永恒价值,是与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不开的。屈原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人雅士。端午节跟现代社会联系最密切的也是爱国主义。去年汶川大地震,很多诗人拿起了手中的笔,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希望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创造美好新生活。端午节那天,各种抗震救灾的诗歌朗诵会在全国各地竞相上演,并且成为最热门的演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屈子歌”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抒发了对四川灾区人民的关爱,让我们坚定了众志成城的信念,让我们看到了屈原精神的回归。
今年的端午节来了,诗歌也跟着来了,很多人又纷纷拿起笔,纪念汶川一周年,怀念、祭奠在那场天灾中遇难的人民和为抗震救灾献身的英雄。汶川大地震留给这个世界一笔特殊的财富,就是染血的诗歌。一度离人民越来越远的诗歌,在这场灾难面前重新站了起来。诗歌成为人们在灾难面前最适合表达情感的文学载体,成为距离心灵最近的文学形式。
端午节是诗意的,体现出的是爱国的精髓。这一天,除了吃到清香的粽子,我最想做的,就是能够好好地读一读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那浓浓的诗意,让这个节日生动起来,让我的精神振奋起来。
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