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惟新墓志(局部) | |
大唐盛世是东方一轮辉煌的太阳,它的灿烂耀及四方。翻开那页历史,许多熟悉的名字和洛阳联系在一起。而今,追寻他们的背影,犹如面临一片汪洋,波光粼粼,深不可及。
上世纪末出土于北邙山的一块墓志,却使我们望见了一千三百年前一个消失在迷蒙洛水之上的背影。
许惟新,唐代开元年间一位河南府功曹参军。这是个主管考课、礼乐、祥异、表疏诸事,可以参与东都地方政务的官员,与那些司土守方的封疆大吏相比,可谓官卑职微。但河南府的辖区广及河洛地区,况且又是天子脚下,其职务所系,责任重大。许惟新其人虽然史籍无考,但墓志铭却详细记载了这位六品官员履职洛阳期间、曾经办理的两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第一件事是抗洪抢险于开元某年。墓志铭记载:于时“天作霪雨,秋潦沸腾;瀍涧伊洛,惊波襄岸。堤防以之决溃,闾阎几于垫溺”。许惟新受命于危难之际,“西疏禁御,东汇漕渠,审曲面势,属薪砻石”,时不逾月,便筑就一道“矗如长云”的防洪大堤。
惊涛裂岸的洪水就范了,焦心如焚的玄宗安静下来,霓裳羽衣旋转起舞,上阳宫一片乐声嬉语。王公大臣们惊心甫定:“若非许公之力,吾等皆为洛水之鱼啊!”以至许多年之后,洛阳人还站在这道巍巍长堤之上感叹不已,怀念许公造福黎民的功劳。
洛阳古来一水贯中,水量充沛,伊洛瀍涧,四河汇流,水患甚多。史载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七月,洛水曾溢入洛阳宫,水深四尺,毁坏衙署十九所,淹没民居六百家,淹死六千余人。太宗曾诏令拆毁受损宫殿,用其材料让灾民修缮房屋。开元年间,水患两三年一次,其中危害严重的不下十余次。据史记载,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六月,东都暴雨,河水泛涨,渑池、新安、寿安、巩县等庐舍荡尽,毁家千余户,官民溺死者近两千人。更厉害的一次是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七月,洛水暴涨,毁天津桥和上阳宫殿舍,损害甚多,死者无数。史册记载了那次大水,却疏忽了堵水的功曹。
许惟新承办的第二件事是筑建新亭,时间是治水之后,地点在定鼎门外、天街之侧。新亭乃市政建设,关系重大,许公总揽其事,竭诚尽力,在国道旁“广砌数亩,崇楹百尺,远构鲸栋,层飞凤檐”,使其“岛屿峥嵘以会合,池塘萦纡于左右。灵药千品,珍木万株,崇崇乎九达路侧,郁为皇居之状”。许参军善始善终,把新亭工程扩建为风景园林。
唐白居易有诗:“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说的是天津晓月、斗亭风光。天津桥南、定鼎门外,更是风景绝胜之处。李白有诗“忆昔洛阳董槽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唐人饯别接迎,踏春揽胜,皆在于斯,为洛河南岸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许惟新所筑新亭,临春水而津红霞,依鼎门而拂烟柳,朝闻长街鼓动,暮春凤楼新月,遥想当年景况,顿觉神思飞越。
许惟新墓志记载其仕途前后历经六任,其在任河南尉时,能审时度势,谦虚谨慎,终于职至功曹,官居六品,方得逢时施能,办了两件好事。
可惜许公晚境不佳,于开元末年被谪居南海(今广州市),投身炎荒。许惟新因何遭贬,不得其详。墓志只说此公虽“善于从政,蕴于通识”,且有“该博坟典,兼包儒墨”之才,终因谤言罗祸,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卒于番禺,终年五十七岁。三年之后,家人不远千里,将其迁葬于洛阳北邙。
许惟新家人于迁葬之时,还请了文采卓然的解贲,为许公撰写了一篇志文。感谢这位在全唐文中留下文章的解夫子,告诉了我们这些事情。
本版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