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润召准备给少枪作水疗。 | |
相比“母亲节”里弥漫的康乃馨芬芳,“父亲节”会让人想起父爱的浓烈和厚重。寄养村里就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父亲”,花甲之年的他们充当着一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孩童的“父亲”。21日是“父亲节”,本报记者昨日走近他们,感受到如红酒般含蓄而浓烈的“父爱”。
——编 者
60岁的徐润召在瀍河回族区下园村的寄养家庭中显得很“另类”——别的家庭都是“寄养妈妈”当家,老徐家却是他这个“寄养爸爸”料理孩子。用老徐的话说就是:我带着孩子“上前线”(康复训练),老伴儿管理“大后方”(家务)。
8岁的党少枪和9岁的党晓于是老徐照顾的两个孩子,因为脑瘫生活不能自理。2003年12月23日至今,老徐带着两个孩子每天到市儿童福利院作康复治疗。现在,少枪学会了说话,晓于学会了走路,老徐创造的奇迹使他成为寄养村里的“明星爸爸”。老徐说,照顾孩子他有十字真言:爱心、细心、耐心、关心、信心。
爱心:2003年秋天,老徐在报纸上看到了寄养家庭的报道后,才知道福利院有一些孤残儿童,快要退休的他当即决定加入寄养家庭队伍。常年腰腿疼痛的老伴白素娟听说后,劝老徐放弃这个想法。性格温和的老徐第一次跟老伴儿发了脾气:“这些孩子身有残疾本来就很可怜,再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的心灵会承受不了的。”于是,退休手续一办完,老徐就将少枪和晓于带回了家。
细心:昨日中午,我们在福利院康复治疗室见到老徐时,他正在给两个孩子准备午饭,碗里的饭菜被他用勺子捣得细碎。老徐说,晓于至今不会咀嚼,喂到嘴里的饭通常他直接咽到肚子里。准备就绪后,老徐就让两个孩子并排坐好,一人一口地喂两个孩子吃饭。
耐心:在老徐的记忆中,最难的还是给刚到家的两个小孩子穿衣服。“孩子的四肢通常缩成一团,小胳膊又细又软,也不忍心硬拽,穿个衣服至少要50分钟”。老徐说,刚开始他急得直冒汗,着急了就打自己的手,两只手经常被打得红红的。
关心:老徐至今保持着一个作息习惯,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这个习惯是2003年冬天练就的。脑瘫的孩子通常大小便失禁,少枪和晓于也不例外。他虽然每天晚上起来三四次照顾孩子便溺,但一觉醒来,总有一大堆换下的尿布、床单。为了孩子第二天有干净被褥,老徐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衣物,到冬天衣物不好干的时候,晚上还要加班在煤火前把洗过的衣物烘干。
信心:今年60岁的老徐看起来非常精神,能抱着20多公斤重的少枪上下4层楼。从老徐跟老伴拍胸脯保证那天起,老徐已经坚持了6个年头。看到村里的同龄人每天遛弯儿、下棋、打拳,老徐并不羡慕,他说:“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也是一种锻炼,我身体比他们都好,生活充实。”
记者 连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