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酷热,辖区孤寡老人朱英才需要不需要帮忙?武俊伟登门了解情况。 | |
8时,到所里开完班前会,匆匆赶到警务室,正好碰到伊滨化工小区一家长来给小孩办理姓名变更事宜。
9时20分,安排好巡防工作后,开始走访单位,查看治安防范及内保建设。
11时30分到12时30分,到民主北街孤寡老人朱英才家,看他有没有啥事儿需要帮忙。
下午2时30分,和巡防队员一起到几个公共场所检查消防、防盗措施,进行保安公司技防宣传。
下午4时30分,给出租房屋户李某家的新租户办理暂住证。
傍晚7时到晚上9时,走访人民东路畜牧局家属院,提醒大家晚上睡觉关好门窗。
…… ……
24日晚近10时,伊川县城关南府店村警务室的灯还亮着。汗流浃背的民警武俊伟,坚持在电脑前敲打完了这天的警务日志。
摸索“阶梯式”工作法 理清头绪
2006年,全市公安机关推行农村警务室工作制度,31岁的武俊伟来到南府店村警务室任社区民警。
“南府店村地处伊川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老城区,现有人口6000多。村里有‘六多’:破产企业家属院多、行业场所多、监管对象多、暂住人口多、下岗职工多、贫困家庭多,所以,引发的矛盾纠纷就自然会多。”这是2006年8月21日武俊伟写下的警务日志。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管理任务重的现状,武俊伟渐渐摸索出一套“阶梯式”管理办法,分为“大阶梯”分步管理和“小阶梯”分类管理。前者对新开张的商户提前介入、主动登记核实并签订责任书;对外来人员集中的商贸城、建筑工地实行公寓式规范管理;定期带领暂住人口协管员进企入户开展流动人口调查,摸清底细。后者即按年龄段、职业等对辖区内群众进行分类,将普通打工人员、拾荒人、其他高危人员列为重点接触人群,将本地农民、企业工人等列为常态管理人群,将村组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列为定点接触人群。这样一来,不但理清了警务工作千头万绪的复杂情况,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武俊伟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都安排具体任务和目标,规定自己完不成任务就不下班。“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双休日和节假日成了武俊伟理清头绪、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小小的社区警务室,几乎涵盖了派出所的大部分工作职能,但武俊伟做起这些来却显得非常利索。
采访中,南府店村民调主任石振耀扳着指头告诉记者:“村民都说,俊伟来这里干社区民警后,这里的社会治安变了个样儿!”
处理鸡毛蒜皮事 得心应手
“今天上午10点,村民郭某和暂住户陶某为一个小摊位引发争吵后,各纠集一帮人带着铁锹、棍棒等物准备打架,眼看一场血腥的械斗就要发生。我接到村民调主任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把双方当事人带到警务室进行调解。走出警务室时,郭某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真得谢谢你,俊伟,要不然出了人命还不知道咋收场。一场不可预测结果的聚众斗殴被及时制止了,我也很开心。”这是去年4月武俊伟的一篇工作日志。
在警务室的十项日常工作职责中,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纠纷是其中重要一条。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处理起来繁琐、令人头疼,但对武俊伟来说“不算个啥”,因为经过调查走访,家家户户的情况他早已烂熟于心,调解起来得心应手。2008年至今,武俊伟共化解群体性事件8起,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7起,南府店警务区实现了群众“零上访”,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事件和“民转刑”事件,同时提供破案线索21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33人。
“作为一个农村警务室普通民警,武俊伟天天干的看上去都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构筑了社区的一方平安。34岁的他,已经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伊川县公安局政委盛草飞如是说。
本报记者 刘爱国 实习生 常书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