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砾阳光小学举行升国旗仪式。 |
|
支教队员每天坚持送孩子们回家。 |
|
队员们办的黑板报总能吸引很多同学。 | |
坐18个钟头火车到四川广元,接着汽车行驶3个半小时到青川,最后颠簸穿过崎岖的山路抵达瓦砾小学。在这里,洛阳师范学院的14名大学生志愿者自费进行义务支教。
在他们的努力下,日前,四川青川县瓦砾阳光小学正式开课,周围5个村70多名孩子重新走进课堂。
余震中, 阳光小学开学
洛阳师院大学生范伊昌和义务支教队员们到达青川县瓦砾乡时,瓦砾小学的校舍还在建设中,义务支教队员们就在板房教室前的平地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瓦砾阳光小学正式开课了!
美术课上,瓦砾阳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张炜炜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只鸟,大鸟嘴里叼着小虫正在喂小鸟,小鸟的嘴张得老大。“那个大鸟是姐姐,小鸟是妹妹。”张炜炜说。原来她有一个姐姐,地震时姐姐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了妹妹生还的希望。而在地震灾区,有不少孩子有类似的遭遇。
“我们主要把孩子往积极乐观的方向上引,但是我们的能力太有限了!”范伊昌说。据介绍,除了常规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外,他们还开设了自然科学和普通话课程。
范伊昌说,如今这里还是每天余震不断,能感觉到的余震每天最少有3次。尽管如此,学校坚持正常上课,队员们也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
坚强,就是不流泪
山上吃水是个大问题,瓦砾小学教务处张雄主任就带领支教队员去山上源头找水,用一根细细的水管把水从山上引下来。
队员们上课、休息都只能在板房里。大家轮流做饭,早晚白米汤,中午面条,但是似乎每天总吃不饱,有时只好喝些面汤来垫肚子。刘琳是洛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女生,由于饮食问题得了胃痉挛,没有医生、没有药,性格刚强的她硬挺了过来。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苦中作乐,因为“孩子和乡亲们让我们选择坚持”。
一位大娘端着自己腌制的腊肉来给队员们改善生活;队员到离学校比较远的柴家坝买粮,卖东西的阿姨偷偷给他们六七个大西红柿;一位老奶奶从自家地里摘了包菜给队员们送来……
6岁的王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地震使这个美满的家庭陷入困境,也让小小的他变得懂事了。一次放学,送他回家的队员徐艺娟被毒蜂叮伤,王浩告诉老师“要坚强”。徐艺娟问他什么是坚强,他说:“坚强,就是不流眼泪。”
重建家园,我出一分力
瓦砾阳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张明月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地震后虽然回来了,但从小就孤单惯了的明月从来不喊爸妈,也不和爸妈说话。
一次队员去他家家访,他的父母高兴地告诉老师,明月头一天放学回家后就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剪纸,“以前从学校回来,他就是坐着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明月家已经开始盖新房子了,过年之前就可以住上了。他家有6口人,领到国家补助的建房款2万多元。
不仅是明月家,如今山里少了几分宁静,多了机器的轰鸣声,那是援建队伍在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灾后很多村民把家从深山里迁出来,尽量建在路边,方便孩子上学,这些都让支教队员们倍感欣慰。
“学校已从刚开学时的70多人,现在增加到90多人了”。昨日,范伊昌又给记者发来短信,“重建家园,我出一分力”。
本报记者 孙利华 通讯员 曹瑾
(图片由义务支教队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