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青春里飞出
不同的歌
国庆10周年,我劳动在水库工地
经史论书有道义,神采风骨自琅琅
五十载风雨历程 五十载春华秋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9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19中校庆专题
五十载风雨历程 五十载春华秋实
——腾飞中的洛阳市第十九中学特别报道之四
为地震灾区捐款
在军训会操中获二等奖
  创建于1959年的洛阳市第十九中学,今年迎来了50华诞。50年风雨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走过了坎坷崎岖的发展之路,迎来了今天的丰收之年。

  草创艰辛 历经艰难

  初创阶段的十九中,是所初级中学,伴随着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迅速成长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学和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市属各同类学校的前列,每年升入高一级中学尤其重点中学的人数令人震惊。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也受到了冲击,教育教学工作陷于瘫痪停顿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又焕发了青春活力,各项工作渐有起色。进入上世纪80年代,市教育局对初、高中进行了分流,十九中成了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轻装前进,学校进入了第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全市学校不分普通和重点,十九中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生源也比较有保证,升学成绩在全市同类校中名列前茅。这一时期,高树森、崔林、谢航等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一时间,十九中在社会上声名鹊起,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广受社会的好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教育局在各区确定了重点高中,层次的划分,生源的分流,使十九中的生源结构急剧变化,高考这座独木桥普通学生难以通过,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教育部和四部委《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指出一条以普高为基础、职高为特色的综合性办学之路。十九中先后同黎明化工研究院、5408厂、市公交总公司、市工商局、银行等企事业单位签约联办职业班,几年后,一大批具有高中文化和一定专业技能的职高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社会反映:这是“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

  1995年,为了给高中扩大生源,学校又重新办起了初中班,意欲通过自身的努力,自主培养优秀的高中生源。但是,由于中招政策的限制以及高校扩招,使得大批初中毕业生涌向普高,社会需求的急剧增加迫使学校放弃原有思路,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仅办了三年的初中停止招生,全部改为普高。

  为了办好普高,学校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励精图治,促全部,保重点,让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提高,对个别优秀学生采取分工包干、全程负责的方式,力争在困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领导关心老师,老师管理学生,各任课老师精心培养,倾情浇灌。这样,学校每年仍给高等院校输送不少人才,不仅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指标,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比如1994年刘志恒同学考取重点院校,1995届给长春飞行学院输送一名学员,1998年程玉娟同学以超重点线3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一个班有8名同学考入各本科和大专院校,给沉寂的十九中学增加了一片亮色!

  十年“宏志路” 励志铸辉煌

  2000年,以校长兼书记陈星科为首的领导班子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一致认为,处在夹缝中的十九中学,如果不迅速扭转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老龄化、生源质量较差的不利局面,十九中将仍在恶性循环的泥潭中挣扎。为此,陈星科校长以超前的眼光,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大刀阔斧地对十九中进行改造重建,稳健扎实地扭转了局面,从而使这座曾经辉煌而今却面临危机的学校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加快基础设施的改扩建 学校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标准化实验室、师生阅览室、计算机室、图书馆和可容纳700多名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又修建了塑胶跑道,开通了高速校园网,在每一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十九中在硬件设施上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实行年级管理负责制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便于团结协作和管理,学校在2000年开始实行年级管理负责制。采用教师推荐和全员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挑选事业心、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皆强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年级主任。按照全员聘任制,各个年级分别组班排课、各司其职,既独立战斗,又团结协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工作纪律松懈涣散的局面。

  每年有计划地在各师范院校招聘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一线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十年间,学校招入大学毕业生60多名,学校对新进大学生重点培养、大胆重用,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不少青年教师成了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

  同时,学校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请各学科优秀的专家学者不定期到学校传经送宝,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教师走出校园或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参加各类学习班、报告会,不断为教师的成长加油充电。陈星科校长还提出了“与国际接轨,创特色学校”的方针,学校先后与日本仓敷科学艺术大学、冈山科学大学、千叶大学结为友好学校,邀请日本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大大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送出去”。学校从2000年开始,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选派1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分赴全国各大著名院校学习深造。至2008年年底,共有90多名教师完成了深造,其中有48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其余教师全部获得进修结业证书。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老师科研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为十九中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创“宏志班” 鉴于学校生源紧张且生源水平较差的状况,学校作出创办“宏志班”的决定。从全市包括九县招收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免费入校学习,学校提供住宿,每月补助生活费。这些同学勤奋好学,品行端正,他们带来了良好的学风,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十九中一步一个台阶摆脱困境,重新崛起,走向辉煌。

  狠抓后进生转化工作 面对生源差的状况,学校没有放弃,老师也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学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等口号,采取包干负责、手把手辅导的教育方式,从生活到学习,全力以赴,力促学生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九中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很多入学时成绩一般的同学,经过三年的陶冶砥砺,考上了高等院校。2002届李辉同学考入长春飞行学院;2003届王向鹏入学19中时是465分,三年后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届关凌琨,入学19中时是440分,三年后考入郑州航院;尚鹏鹏入学19中时是458分,三年后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亚琳入学19中时是480分,三年后考入武汉大学等等。

  十年创业 硕果累累

  有道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3年第一届“宏志班”毕业,有8位同学考入一本院校,其他38位同学升入二本院校,超市局下达升学指标100%。

  2004届毕业两个“宏志班”,升学成绩更是亮丽耀眼,其中李亚琳同学以635分夺得西工区理科第一名,顺利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王森、孙尧、马锋等23位同学分别考入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大等一类本科院校,张容同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飞行学院。共有128名同学升入二类本科院校,超市局下达指标328%。从而奠定了十九中崛起的基础,也是十九中走向辉煌的标志!

  2005、2006届都分别超额完成市局升学指标。2007届高考成绩更加优异,张顺利、许方亮同学分别以659分、639分夺得全区理科状元和第三名,分别被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录取。十九中囊括了西工区理科数、理、化、英四个单科第一,文科数学、综合第一名。共有28名同学考入一类本科院校,学校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标志着十九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人数超额完成市局下达指标,张晓帆同学以总分617、理综255分获得西工区两项第一。

  经过十年打拼,十九中成绩辉煌。2003年,洛阳市第十九中学被确定为“洛阳市重点高中”。2005年学校被评为“洛阳市示范性高中”,2007年被教育局确定为“洛阳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此外,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洛阳市高中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等。

  辉煌一经取得便成为过去。十九中人自豪的同时,没有陶醉,他们正以更加坚实的步子,日夜奋战,争分夺秒,向着更高的目标——为创办省级一流名校而努力。

  十九中作为市级示范性高中、洛阳市示范性实验性学校,连续5次获洛阳市高中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洛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称号,学校领导不满足于这些荣誉,正带领着全校师生和衷共济,乘千里东风,破万里巨浪,争分夺秒,向着河南省名校的目标迈进。

  时代在发展,人人在前进,教育界更是千帆竞渡,十九中这只航船正开足马力,奋然前行,全力实施“争创六个一流”计划,决心实现创办河南一流名校的宏愿!

  (本报记者)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