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8月12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如:“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多达87.14%网友明确表示反对。
(《天府早报》8月19日)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44个汉字的写法调整,是专家们从“字理”角度提出的意见,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专家提出这种意见是应当的。专家就应该实事求是,一切按照真正的科学原则办事,不能因为社会上大多数民众已经习惯了一些错误的写法,就认可这种写法,正如专家不能因为许多人喜欢随地吐痰就证明随地吐痰有其合理性一样。
总之,专家的责任是讲求科学,而不是考虑民意。考虑民意是有关公共决策部门的事情,究竟应该不应该采纳专家建议,调整44个字的写法,既是公共决策部门的职权,也是它们的决策义务。作为公共决策部门,既需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以体现“科学决策”,也需要认真考量民意取向以落实“民主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调整44个字的写法遭到了87.14%的网民反对,引起了民意的强烈反弹,那么,责任在于相关公共决策部门,而不是有关文字专家。 (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