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国内国际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美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乌鲁木齐宣判
两起针刺群众案
“9·11” 8周年祭
广告
86岁佩雷斯突然昏倒
普京还想再当俄总统
1994年,小浪底工程全面开工
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后
医生原有待遇不降低
GDP之外
还有更重要指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民国时期历次进行的黄河勘察,均将小浪底作为建坝坝址。1951年10月30日,毛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后,黄委会于1953年开始坝址的勘探测量——
1994年,小浪底工程全面开工
  1997年8月29日中外建设者举杯欢庆小浪底水利工程一号导流洞顺利完工。 记者 高均海 摄
  1994年9月12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至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在小浪底建坝治理黄河水患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

  小浪底建坝设想历经数十载

  资料显示,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在小浪底建坝的设想。政府历次提出的黄河勘察、调查、规划报告,均将小浪底作为建坝坝址。

  1951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此,黄河全面治理的规划工作开始了。

  1953年,黄委会组织力量进驻小浪底坝址,开展勘探和测量工作。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规划在黄河干流由上而下布置46座梯级,小浪底是第40个梯级,为径流式电站。

  1958年的特大洪水坚定了国家建设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决心。

  《洛阳市志》说:“三门峡工程建设期间的1958年8月,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出现暴雨,小浪底水文站实测洪水为17000立方米/秒,黄河堤防多处出现险情,沿黄200万军民上堤抗洪,周恩来总理亲临郑州指挥。”

  这场洪水使人们认识到:仅靠三门峡水库不足以保证黄河下游的安澜。小浪底是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坝址,因此,小浪底水库成为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的重要工程选项。

  1975年8月,河南省、山东省和水电部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小浪底或桃花峪为在干流兴建工程的地点。

  1976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两省一部报告,指示“可即对各项重大防洪工程进行规划设计”。

  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提速后,国内外一些专家先后前来考察。

  《洛阳大事记》载:“1978年10月16日,法国水电代表团到洛阳考察小浪底水利工程。”“11月26日,法国伊贝设计院大坝顾问法斯特等一行6人再次到小浪底考察。”

  1980年11月,水利部对小浪底、桃花峪工程规划进行了审查,最终确定在小浪底建坝。

  1981年3月,黄委会设计院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确定工程为防洪、减淤、发电、供水、防凌,电站装机6台,单机容量26万千瓦。

  1987年2月,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请示》,小浪底工程在国家计委正式立项。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当月,水利部成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准备工作。

  小浪底建坝梦想成真

  小浪底工程投资巨大,当时如果完全由财政拨款兴建,资金将难以保证,短期内上马的难度大。为了促进小浪底工程尽快上马,水利部提出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责成黄委会设计院编制了《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可行性报告》。

  1994年2月17日,有关方面与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就贷款协议和项目进行谈判,28日签署会谈纪要。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为引进先进施工设备、技术、管理敞开了大门,为小浪底工程能够在较短时间高质量建成创造了条件。

   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2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成功;2000年1月9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2004年1月,黄河上最后一道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开工。2006年11月6日,截流成功。2007年5月30日,水库下闸蓄水。2007年6月18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8年6月,工程全部完工。

  西霞院水库面积21.5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杭州西湖,总库容1.62亿立方米,距小浪底水利枢纽16公里,为下游增加土地灌溉面积113.8万亩,每年向附近城镇供水1亿立方米。4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83亿千瓦时。

  小浪底水库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泥沙,其中有4亿吨泥沙在水库和下游河道中沉积下来,下游河床由此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2001年9月至今,小浪底水库连续进行了9次调水调沙试验和生产,通过调控水库泄水,创造“人造洪峰”,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5.4亿吨泥沙送入大海,冲刷下游河床泥沙3.22亿吨,减缓了泥沙的淤积,为治理“悬河”创造了条件。

  陆浑、故县水库与小浪底共保黄河安澜

  和小浪底水库一样,陆浑水库、故县水库也是黄河流域水利规划的一部分,两座水库的开工比小浪底早30多年,与小浪底一起,共保黄河下游安澜。

  《伊洛河志》说:“1956年黄委会作黄河流域规划时,鉴于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下游仍有伊、洛、沁三支流未予控制,黄河下游还有洪水威胁,规划了伊河陆浑水库、洛河故县水库、沁河五龙口水库,拦蓄支流洪水,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解决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问题。”

  在《洛阳大事记》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多年来洛河、伊河泛滥,淹没田舍,给河洛人民造成的灾难。

  1954年和1958年的伊、洛河洪水的记载是:“1954年8月1日到4日,连降大雨,伊、洛河暴涨,损失惨重。”“1958年7月17日,洛、伊、瀍、涧同时出现洪峰。洛河流量由每秒4000立方米突增到每秒7600立方米……”

  然而,在1960年6月,洛阳出现罕见严重旱灾,伊、洛河“总流量下降到每秒8.2立方米,地下水普遍下降”,“丘陵土壤含水率仅为5%到10%”。

  为让伊、洛河造福人民,洛阳群众行动起来,以感天动地的气魄,开始了故县水库、陆浑水库的建设。

  《洛阳市志》记载:“1958年10月,洛河故县大型水库动工兴建。”后因为各种原因,工程一度停建,1978年复工,1980年截流,1993年底全面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

  《洛阳市志》记载:“1959年12月31日,位于嵩县境内的陆浑水库举行开工典礼。1965年8月竣工。” 1973年,增修输水洞和灌溉洞电站,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年发电量1449万千瓦时。1975年,非常溢洪道工程完工。1994年底,灌区东、西干渠工程完工。

  陆浑水库是河洛儿女肩扛手提建成的。

  陆浑水库建设前期,国家经济困难,当时的洛阳地委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从全区10多个县组织劳力进行会战,地委领导干部到工地,与群众一起挑石、运料。施工人员以高昂的热情进行劳动竞赛,比质量、比进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建设者铸造的“陆浑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如今,陆浑水库成为洛阳重要的水源地、旅游景点,这也是建设者留下的又一份宝贵财富。

  陆浑水库坝高55米,总库容为13.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34万亩,总投资1.3752亿元,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的57%,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是目前伊河干流上唯一的大型水库,基本解决伊河洪水威胁。

  《伊洛河志》说:“小浪底水库建成前,陆浑水库以防洪为主,配合三门峡水库解决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和旅游,并尽可能满足洛阳市区及伊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要求。”

  故县水库是洛河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370平方公里,占洛河流域总面积的28.4%,总库容11.7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万千瓦,总投资6.2176亿元;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发电等。

  2003年3月,总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故县水库反调节水库——禹门河水库动工兴建,现机组已并网发电,标志着故县水利工程全部完工。

  作为中华民族的治黄伟业,小浪底水库与陆浑水库、故县水库一起,守卫着黄河下游的千年安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