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次会议
洛阳,守护千年帝都城市之魂
文化演出市场迎来新曙光
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保八”无悬念
未来挑战多
欲接受政府援助
美企高管须减薪
人才制胜
连霍高速公路新瀍河大桥竖起“擎天柱”
持之以恒抓紧抓好质量工作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模式”曾在全国推广,“洛阳工作方式”被写进法律条文;如今,我市又率先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大型遗址公园——
洛阳,守护千年帝都城市之魂
  离开住了20年的老房子,陈立保搬进了东大街一间出租屋。尽管新住处离上班的地方远了,但老陈却不介意:“为了大遗址保护,咱吃点亏不算啥!”

  陈立保原来的家在定鼎路附近著名的天堂遗址上,由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他和580多户居民日前搬迁到出租屋暂住。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在这块千年帝都的热土下,埋藏着中国著名的五大都城遗址,沉睡着4000多年的城市文明。在保护这些城市的“根”与“魂”方面, 洛阳一直走在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前列。

  避开老城建新城,“洛阳模式”全国推广

  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堆积而成的千年帝都,中华文明与文化遗存的精髓在地下沉睡数千年。如何保护好它们,一直是洛阳前进中绕不开的命题。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的洛阳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一拖等多个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开始实施。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洛阳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了第一期城市规划,离开老城8公里,在涧西区新建工业区。

  “避开老城建新城”,奠定了洛阳工业基础,同时合理避开了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遗址,洛阳城自东向西“一”字形带状的布局由此形成。这一做法既保护了重大历史遗迹,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后来被中国规划界和文物界誉为“洛阳模式”在全国推广,国内许多城市争相效仿。

  20世纪90年代,我市编制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称发展的城市新格局,将隋唐洛阳城南半部22平方公里遗址列为绿地保护,洛阳新区跨过这里向南发展,从而创造了全国在城市中心区保存超大面积文化遗址的范例。

  与“一五”期间的“洛阳模式”相比,这一做法更受外界的推崇。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这种做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洛阳模式”,值得推广。

  面向未来,第四期城市规划将大遗址作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向南避开龙门石窟,向北避开邙山陵墓群,向东避开汉魏故城。我市提出了跨越伊河,在城市东南方向寻找城市发展空间的办法。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是一对矛盾体,洛阳人也曾有过困惑和遗憾,但是他们没有迷失其中,反而在不断创新和丰富“洛阳模式”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新项目建设首先要经文物普探“洛阳工作方式”写入法律条文

  新项目建设首先要经文物普探,这一惯例今天已为人们熟知,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一工作方式是洛阳首创的。

  1982年,洛阳在全国首创了基本建设要首先进行文物调查与勘探的工作方式:凡进行基本建设,没有文物部门的审批手续,土地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许可证,计划部门不立项,城建部门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项目建设优先考虑文物保护,要为文物保护让路,这一“洛阳工作方式”受到了国内文物和法律界的广泛肯定。当时国家吸纳了这些成功的经验,将其写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中,成为全国进行基本建设时奉行的“金科玉律”。

  “别小瞧这一道程序,正是它发掘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址和重要文物”。市文物局副局长余杰说,假如没有文物审批这一道程序,也许人们看到闻名于世的偃师商城、天堂、明堂遗址,乃至 “天子驾六”车马坑等,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1983年春夏,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选址过程中,考古界苦苦求索半个世纪的“汤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在文物普探时被发现;2001年9月,配合市27中校园建设,文物工作者探得竖坑墓7座,出土了稀世珍品“王作”铜鼎;2002年7月,配合周王城广场建设,考古工作者照例先行考古勘探,没想到却发掘出了17座车马坑,并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发现了迄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子驾六”车马坑。

  洛阳城地下文物遗存丰富,城市建设当中,因为发现文物,道路改道、项目另觅他址的例子不胜枚举。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有文物就不能搞建设,有些人把文物当成了“包袱”。

  现在,洛阳全市上下已经认识到,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将成为左右胜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而文物和文化优势正是洛阳最大的优势,以大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洛阳城市的灵魂,这是任何城市不可比拟、不可复制的,必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财富。

  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天子驾六”车马坑发现后,我市进行天子驾六车马坑博物馆原址保护,如今每年该馆门票收入200多万元,参观人数近20万人次。

  率先在城市核心区建遗址公园 千年帝都将揭开神秘面纱

  走进洛阳,许多人有这样一种缺憾: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城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城遗迹却并不多。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不再为此而遗憾。

  在新区古城路东段,巍峨雄壮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已露出“芳容”,该保护展示工程不久将落成对外开放。晚唐诗人禇载曾赋诗“郏褥城高门倚天”,人们透过高高的定鼎门城楼,可以触摸盛唐时的记忆。

  这仅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的一部分。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遗址保护工作,我市率先在城市核心区建设大型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其力度之大、动作之快,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目前,隋唐城天堂、明堂以及应天门遗址等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拆迁完成70%,计划复原展示天堂、明堂等遗址,隋唐城宫城洛玻厂区综合整治和开发也将启动。为了使人感受昔日繁华的隋唐洛阳城,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已累计投入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3亿元。单霁翔明确指出,要将隋唐洛阳城遗址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公园,洛阳还原盛唐景象已非纸上谈兵。

  我市还已经或即将实施汉魏故城宫城核心区阊阖门、太极殿、永宁寺、北城墙等遗址以及遗址博物馆工程建设,使汉魏故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园区和著名的白马寺景区连为一体。

  未来几年内,我市将以几大都城遗址为依托,建成开放三至五处大型遗址公园或者遗址博物馆,届时洛阳千年帝都的神秘面纱将被揭开。

  随着我市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实施,洛阳的文物保护逐渐由过去的被动保护转向主动保护,由局部保护转向大遗址整体保护,由封闭式保护转向走出象牙之塔的向观众开放展示。

  大遗址已不是城市现代化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洛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的发展由对立变得和谐,一些人甚至称大遗址为洛阳的“金饭碗”。

  因为缺乏自己的灵魂,现代化城市往往 “千城一面”,历来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将使洛阳走出这一窠臼。“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这一名句将有崭新的含义。 本报记者 孙利华 实习生 孙会亭 刘可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