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2件洛阳国宝将亮相秦汉—罗马文明展
国防大学第三十五期国防研究班来洛考察
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
定鼎门:叩开隋唐盛世记忆的大门
“天河一号” 问世
印证岁月履痕
凝聚河洛风情
南京出了个 “女许霆”
聚焦五大都城
探寻邙山陵墓
在新区建设 2×60万千瓦热电机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聚焦五大都城
探寻邙山陵墓
十三朝古都丰富文化遗存速览
  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洛阳因此成为我国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洛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在洛河沿岸约50公里的范围内,不仅分布着著名的夏代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而且在邙山脚下75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还分布着数十万之多的陵墓。这些重要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 者

  二里头遗址

  位置:偃师市翟镇二里头村一带

  年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价值: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宫殿区发掘现场。

  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上演过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替的壮阔历史剧,这里便是被誉为华夏第一王都遗址的“二里头遗址”。1959年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这里,并逐渐揭开了夏王朝的神秘面纱。

  据介绍,二里头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等3个自然村,总面积400万平方米,堆积着四期文化层。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持续了40多年,工作人员从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最早的车辙痕迹等。专家根据考古发现,确定此遗址的兴盛时期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夏文化时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介绍,二里头遗址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都表明了它是一处经过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的布局开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堪称“华夏第一王都”。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等珍贵文物,对研究华夏文明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东周王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的“天子驾六”。
  位置:王城公园一带

  年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价值:频现重大考古发现

  “来洛阳旅游可一定要去看看天子驾六博物馆。”如果有人问洛阳有啥旅游的地方,洛阳的市民一定会这样介绍。如今,“天子驾六”已经成为洛阳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也成为沉睡千年的东周王城遗址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2年7月,东周王城广场准备开工建设。在考古勘探过程中,“天子驾六”的发现举世震惊。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18座车马坑,对其中的17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并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发现了“驾六马”的“天子之乘”——一辆马车前面,对称摆放着6匹马的骨骸,虽然经过了近3000年的时间,车辕、车身构件以及马的骨骼清晰可见,印证了古文献当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而“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经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位于王城公园一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此,东周先后有25个王在此执政,前后历经500余年。在近3个世纪里,这里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东周王城遗址的发现,是中国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为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整个历史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随之而来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中,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残留有墨书“天子”字迹的石圭以及刻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等都备受瞩目。 

                                           隋唐城遗址

  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位置:洛阳城市区

  年代:从公元605年起沿用500多年

  价值:世界历史上最恢宏的建筑群

  在新区古城路东端,一座气势磅礴的古代宫城已展露芳容,这便是隋唐洛阳城的正南门——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定鼎门沿用时间长达530年,是目前所知我国古代都城城门中沿用时间最长的。

  漫步洛阳城中,到处是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印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苑公园、上阳宫、丽景门……考古发现,整个隋唐洛阳城面积47平方公里,城址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西苑与上阳宫等部分组成,历经隋、唐、五代至北宋,该城址前后沿用500余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

  隋唐洛阳城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2007年,文物工作者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南侧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人和动物的足迹及车辙痕迹。最让人振奋的是骆驼蹄印,它是丝绸之路考古的最新实物证据,也是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实证。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还陆续在隋唐洛阳城内发现或发掘了定鼎门、天津桥、应天门、明堂、天堂、白居易故居等重要遗址,基本搞清了主要遗址的分布和整体布局,为了解这座古城的本来面目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专家指出,隋唐洛阳城虽然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但它是世界历史上最恢宏的建筑群。史料记载,定鼎门至龙光门南北长7公里,相继建有10多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它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史和世界都城史具有重大意义。

                                            偃师商城遗址

  偃师商城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
  位置:偃师市城区西约1公里

  年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

  价值:商代第一座都城遗址

  在偃师市城区西紧邻310国道南侧,偃师商城遗址西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已接近尾声。站在路边向南望去,一座“古代都城”正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汤攻进夏都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而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谜。

  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朝早期城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也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偃师商城是目前夏商时期布局结构最清楚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夏文化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遗址内有大型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设施,城内的排水设施完备,护城壕、排水沟、大渠一应俱全,街道纵横,王城、府库、兵营、城门排列井然有序。专家指出,这是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都城。

  专家在对偃师商城的考古探索中还发现,它的城市布局讲求中轴对称,规则整齐,宫殿建筑已有前朝后寝、宫庙分离、东厨独立制度,宫城内有专门的祭礼场所和游乐池苑等定制,这都为后世都城建设所遵循。偃师商城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经电子探针分析,当时已用铜、锡、铅合金,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汉魏故城遗址

  现存的汉魏洛阳城古城墙。
  位置:孟津县平乐镇与偃师市首阳山镇交会处

  年代:东周至北魏期间

  价值: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

  史料记载,阊阖门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宫城正门,是举行帝王登基或接见四方朝贡者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它与宫城正殿太极殿、都城正门宣阳门构成魏晋以及北魏洛阳城的南北轴线。这也是目前所知宫城正门建造的最早实例,是迄今为止发掘所见的最早的宫城门阙。

  2006年,洛阳启动实施了阊阖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透过在原址上复原展示的门址台基、阙台、阙台间广场等,您可通过保护工程领略阊阖门曾经的巍峨以及汉魏洛阳故城的繁荣。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城东15公里、偃师市和孟津县毗连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河,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为都城,它作为都城历史长达540多年,是我国古代都城中定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都城。

  铜驼大街的建造开了中国都城轴线大街的先河。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保护展示工程区南100米的铜驼大街,规整铺砌的红砂岩石板道路长约10米,宽约3米,石板厚约10厘米,石板路面距地表约70厘米。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说,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轴线大街概念的,作为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汉魏故城对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城的建筑形制产生了显著影响。

                                           邙山陵墓群

  邙山脚下随处可见的陵墓。
  位置:横跨洛阳所辖7个县区

  年代: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

  价值: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

  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邙山北依黄河,南临洛河,面对嵩山,地势开阔。驱车行驶在洛阳北部邙山的茫茫原野上,不时可见一个个大土堆,这便是邙山古墓群所在地。

  这里汇集着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数十万个。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庶民百姓,死后争相在这一带“安家落户”。据“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报告显示: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所在区域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它地跨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县区,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陵墓群年代从东周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

  调查还显示,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6代24位帝王。其中,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它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全国最大的国保单位之一,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其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长久,堪称中国之最。   本报记者 李迎博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