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花园的新品种牡丹花朵硕大,让中外游客陶醉其间。 |
|
什锦牡丹多色花。 |
|
① “长寿乐” |
|
② “初乌” |
|
③ “岛锦” |
|
④ “日幕” |
|
⑤ “新天地” |
|
提取牡丹基因。 |
|
培育牡丹新品种。 | |
据统计,洛阳牡丹1962年有品种105个,1985年有265个。20世纪90年代,牡丹品种达538个。尽管品种增加不少,但数量十分有限,仍然无法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
近年,我市不断加强对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及育种技术研究,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引进牡丹新品种,丰富本地牡丹资源。至2007年牡丹花会期间,我市已拥有9大色系的牡丹品种11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2008年至2009年,我市不仅培育出106个牡丹新品种,还从花色、花冠、花形等方面大大改善牡丹开花品质。如今,
我市已形成邙山、洛南两大牡丹产业带,牡丹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各牡丹园的新品种、洋品种不断增多,数量也不断增大,逐渐形成规模。
近年,我市加大对牡丹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牡丹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同时引进新品种,使洛阳牡丹品种快速增加。
过去品种较少
难以满足观赏需求
洛阳牡丹在唐朝时品种仅2个,五代时期有17个,宋朝发展为109个。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洛阳牡丹的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牡丹新品种的选育和国内外牡丹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使品种数量迅速扩大。
洛阳牡丹调查研究小组于1957年成立;1983年12月,洛阳市牡丹研究所成立;翌年,洛阳牡丹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洛阳牡丹步入了有组织的科研轨道。
据统计,洛阳牡丹1962年有品种105个,1985年有265个。20世纪90年代,洛阳牡丹品种增至538个,但由于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因此仍然无法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
加强政策引导
积极选育引进牡丹
近年,我市形成了邙山、洛南两大牡丹产业带,使牡丹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牡丹生产基地60多个,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嫁接苗专业基地20多个。
牡丹种植面积的扩大、种苗数量的增多、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加快了牡丹新品种的选育步伐。一方面,我市不断壮大牡丹科研队伍,组织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园林单位协同攻关,加强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及育种技术研究,通过人工定向杂交与自然杂交相结合等方法,培育牡丹新品种。另一方面,我市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引进牡丹新品种,丰富本地牡丹资源。
据统计,到2003年年底,通过国家花卉协会认定的洛阳牡丹品种已经达到960个,数量在国内外城市中遥遥领先。至2007年牡丹花会期间,我市已拥有黑、红、黄、绿、白、紫等9大色系的牡丹品种1100多个,数量达4000多万株。2008年至2009年,我市解决牡丹近亲繁殖问题,不仅培育出106个牡丹新品种,还从花色、花冠、花形等方面大大改善牡丹开花品质。近年,我市各大牡丹观赏园不仅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种,而且都建立了专门的国外品种牡丹观赏园。
牡丹品种增多
带给游客更多喜悦
据了解,牡丹由于大多采用杂交授粉方式,种子从发芽到开花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且其性状一致性、稳定性需经过多年观察,因此,一个新品种的培育至少需要10年时间。也正因为如此,每一种牡丹新品种的出现,都会带给游客更多的喜悦。
2008年,国际牡丹园的苗圃中出现了一种深红紫色的新品种牡丹花,它花形为皇冠形,晚开,长势强,成花率高,因为其雍容华贵、亭亭玉立,被称为“黑桃皇后”,它与“楼兰美人”、“新魏紫”、“玉女献桃”、“雪原红星”和“彩蝶飞舞”是同批被培育出的“新星”。而作为国家牡丹基因库的国家牡丹园,则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采取杂交授粉的方式,挑选本地牡丹中的优良品种与国外牡丹和甘肃等地的牡丹进行“联姻”,不断培育出新品种,“春归华屋”、“金谷春晴”、“贵妃赏月”等已逐渐成为洛阳牡丹中的名品。
近年花会期间,黄色的“海黄”、白色的“五大洲”、黑色的“初乌”、红色的“太阳”、粉色的“花竞”、复色的“岛锦”等花形美观、花色艳丽的牡丹品种盛开在各牡丹园中,受到游客的关注与喜爱,这些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洋牡丹。与各种洋牡丹同时不断增多的,还有令世人惊叹的什锦牡丹。所谓什锦牡丹,也称“什样锦”,就是在一棵牡丹的植株上嫁接多种花色的牡丹,这是由我市的牡丹技师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培育而成的,从开始的一株三种、一株五种,发展到现在的一株十几种甚至更多种,不同花色的牡丹同时盛开,寓意繁荣盛世、欣欣向荣,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各牡丹园的新品种、洋品种不断增多,数量也不断增大,逐渐形成规模,与传统品种相得益彰,丰富了我市的牡丹观赏资源。
本报记者 石蕴璞/文 陈占举 张光辉 曾宪平/图
(注:图①②③④⑤为中国国花园引进的牡丹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