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声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手机进校园,不宜以禁代管
“待遇面议”也是忽视权利
不同凡响
语丝画解
“白骨精”压力大
老相10岁
思想火花
老师手中的“权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手机进校园,不宜以禁代管
张宝峰
  与其“禁用”,不如“导用”。放下架子,用更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用和他们交朋友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利与弊,促使其提高自控能力,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岂不更好?

  手机在中小学生中日益普及,成为许多学校管理者头疼的问题。本报报道,偃师高中率先对手机彻底说“不”,校园“无机”运动引发多方热议,有人认为,这种“铁腕”政策对净化校园学习环境有效果,而一些学生抱怨“这是对我们自由的干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手机使用者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拇指一族”成为各大中小学校园的一道风景。不可否认,学生用手机,有玩游戏分散精力、传播黄段子污染心灵、通过手机作弊等诸多弊端,然而简单的封杀,则是因噎废食,对作为学生正当使用通讯工具权益的漠视与侵害。毕竟手机没有罪。学生用手机暴露出的问题,恰好提醒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有效监管,而不是谈“机”色变“赶尽杀绝”。

  以“禁”代“管”,貌似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其实则反映出工作方法的粗暴。而最终受伤的还是学生:公民意识被扼杀,这与现代法治、民主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公民意识不仅包括权利意识,还包括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公民享有的权利越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自我管理的能力应该越强;同时,公民只有享有充分的权利,才有可能形成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两方面相辅相成。学生的责任心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但是,如果学校因此就一味地限制他们的权利,使他们生活在划定的框框中,又怎能培养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呢?

  所以,与其“禁用”,不如“导用”。放下架子,用更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用和他们交朋友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利与弊,促使其提高自控能力,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岂不更好?曾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建议,手机进入校园,家长和学校可以进行规范和引导,规定手机的用途,包括开关机时间、场所、对象、话费,同时采用屏蔽信息的方法来阻止学生在上课时间受到电话信息的干扰;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基本的自控能力,正确使用手机,趋利避害,享受科技带来的快乐与便捷。

  手机进校园之争,实则是给教育工作者出的又一道“思考题”。科技发展愈快,生活水平愈高,类似手机这样的两难问题会也会愈多,还请广大教育者们在“下令”之前细细思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