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举国哀悼、下半旗、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向玉树地震中的死难者志哀,是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价值的一种宣扬,彰显国家对普通公民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体现形式。而哀悼遇难者是每一个人应具有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需要具备的文明素质,有助于提升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但是,哀悼,我们不能止于悲伤。
哀悼也是凝聚。骨肉相连,同此国殇!这又是一次就大规模自然灾害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我们任由眼泪肆意横流,我们听凭悲伤四处蔓延,13亿人痛苦着同样的痛苦,悲伤着同样的悲伤。多难兴邦,灾难给我们带来悲痛的同时,更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凝聚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
哀悼也是反思。灾难发生了,痛定思痛,我们要勇于、善于、勤于反思。比如,有关机构应该研究地震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建筑物要避免建在断层附近,工程兴建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防震防灾的质量监管。灾难教育,特别是像地震这样小概率但破坏性强的灾害性事件的自救、互救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应成为终身教育的内容。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国今后防灾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生命损失。
哀悼也是奋发。我们应将哀思转化为一种激励。灾区需要我们献出爱心——献血、捐款、物资援助,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以更现实的努力去支援灾区。譬如,以更大的责任心投入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和财富消耗,我们节约下的每一分钱和每一点资源,都可以汇聚成战胜灾难的巨大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