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深读周刊·非常阅读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伊川小伙:让“牡丹”成国礼
偃师小伙:在异国当志愿者
老板8年喝3000瓶白酒
几近瘫痪致妻离子散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偃师小伙:在异国当志愿者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海洋
  出生于偃师市翟镇镇,国家外派尼泊尔志愿者
  初到尼泊尔的欢迎仪式。
  纪念印度教节日与校长合影。
  教当地孩子练中华武术。
  与尼泊尔学生们在一起。
  身着尼泊尔传统服装参加教师聚会。
  比拉特纳加尔市街景。
  王世佳家住偃师市翟镇镇。

  2008年,从河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王世佳到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进行了半年多的汉语和武术教学培训。

  后来,经过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严格选拔考试,王世佳于2009年4月抵达尼泊尔,开始了他的异域“支教”之旅。

  昨日,在自家的小院里,王世佳告诉记者,支教的主要内容是:教尼泊尔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和武术,以此来传播中华文化。

  “热得一说话就头晕”

  在一般人的眼中,出国支教应该是一份轻松愉快的工作,可王世佳在尼泊尔的支教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王世佳被分到尼泊尔东南部的比拉特纳加尔市。这个城市虽说是尼泊尔人口第二大城市(常住人口15万左右),但是也只有一条简陋的公路和商业街,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相比显得十分落后。

  当地的气候非常湿热,对从小生活在河南的小王而言简直就像蒸笼一样。“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浪,而且经常会停电。”他说。

  王世佳所在的学校面积大概相当于多半个足球场,只有一栋很“小气”的三层楼,还有一长溜类似中国的小平房,顶棚是用石棉瓦搭建的,在里面上课,学生和老师经常汗流浃背。曾有两次在课堂上,小王热得说不出一句话,“感觉一说话就头晕”。

  在吃饭方面,虽说小王出身农家,平时也是粗茶淡饭,但是尼泊尔饮食的粗陋很难让他适应。“当地根本没有中餐馆,想吃一顿简单中餐都是一种奢求”。

  我肯定是“一号嘉宾”

  由于一所学校国家汉办只派一名支教志愿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王世佳一个人要负责三年级到九年级的汉语授课。天气稍微凉快一点,还要教学生练习武术。有时候还帮着其他教师上英语课。

  中国汉语教师的身份和使命也在激励鞭策着他。不管做什么事情,小王都首先想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代表着中国形象”。

  11个月的时间眨眼过去了,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平日思念故乡的王世佳此刻却生出一丝不舍: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足以令他每次回忆起来就眼圈发红。在尼泊尔的300多天,已经成为他生命中难忘的一部分。

  于是,这位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在尼泊尔的任期快要结束之际,郑重地向上级提出留任一年的申请。

  王世佳说,感情因素是我决定申请再呆一年的决定因素。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吵得受不了,后来适应了,再后来就喜欢上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我说谁能给我一张纸,瞬间一双双手握着刚从作业本上撕下的纸递到了我面前;每当我到哪个班上课时,总能引来学生们的尖叫;学生还经常给我糖、花儿、自己画的画儿,你能想象六七岁的小孩儿跑到你面前给你两颗糖然后跑开的情景吗?”

  付出真情,才会得到真情。

  王世佳告诉记者,我不敢说他们一定感受到了我的真情,但是我得到了他们的真情。我举几个例子:去年9月上旬的一天,学校的女老师集体请我吃午饭,饭都是从自家带的,也可以说是她们专门为我做的。到了午间休息时,每人给我一份儿,盛了满满一盘子,那天我好幸福;11月底的一个穆斯林节日里,有学生专门跑到我住的地方请我去她家吃饭,不用说,我肯定是“一号嘉宾”,她家人见到我时甚至有些受宠若惊的表情让我很感慨。

  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拧成了一股绳,拴住了王世佳的心。而祖国那边父母亲人的牵挂则是另一股绳。“我就在中间徘徊,也许这是所有不甘平庸的年轻人都必须经历的”。

  (本文图片由王世佳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