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深读周刊·新闻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公车改革试水,为何多以失败告终
公车改革,
权力是最硬的钉子?
公车改革:
全国齐步走才能成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公车改革:
全国齐步走才能成功
□任建明
  关于我国公车管理体制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已经讨论多年,很多地方和部门也先后进行了改革试点,但大多以不彻底或失败而告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下一步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彻底地改革这种体制?

  公车改革最大的阻力源

  我国现行的公车管理体制是一种落后的实物供给制或配给制,弊端甚多且日益严重。一是财政负担沉重,甚至成了财政支出的“黑洞”。二是形成了特有的“轮子”上的腐败现象。三是公车的广泛配给严重助长了领导干部阶层的官僚习气。四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有关公车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部分地方和部门单兵突进式的改革不可能到位,更不可能成功,而必须全国统一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我国已有上海、广东、辽宁、浙江等十几个省(区、市)部分地方以及外交部、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几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从各地情况看,多数是在乡镇、市(县)以及地(市)政府直属部门进行的改革。从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政策把握来看,多数改革是正确的。但绝大多数改革没有成功,坚持下来的也寥寥无几。探究个中原委,从表面上看,主要是改革始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由各地或一些部门自愿、自主地进行。而深层的原因则是,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人是现行公车管理体制的最大受益人或最主要的既得利益者,也就自然成了改革的最大阻力源。

  公车改革的必由路径

  国家统一出台公车改革指导意见以协调推动全国的改革。

  第一,制定公车分类及分类管理办法。公车是一个大概念,具体来说,公车应当划分为“公务用车”和“业务用车”两大类。

  第二,框定“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范围。

  第三,规定非专车“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所有非专车“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和货币化。所谓市场化,就是分批拍卖处理所有拟取消公车,之后政府干部用车都依托各类交通市场,由私家车、出租车或城市公共交通来提供。所谓货币化,就是考虑到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相对较低的工资制,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用车需要量还比较大,可以考虑按照实际需求,发放一定数量的交通补贴。

  第四,制定非专车“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政策。一是按照公开市场竞争机制、遵循市场规律的办法分批处理拟取消公车,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资产。二是按照财政支出实际节省情况和民主公开的原则确定货币化车补标准。车补标准是个既敏感又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公开民主的方式,鼓励使用公开听证的方法。三是车补应按照货币形式全额发放,实行“总额包干、结余归己、超支不补”的办法。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