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公车改革就被提上议程,许多地方尝试过各种形式的改革,有的以货币形式赎买官员的公车特权,有的依官员级别对用车进行限制,但不少地方都陷入了“越改成本越高”的怪圈。改革何以举步维艰?牵头改革的发改委有官员对《新世纪》记者称,公车改革所涉利益复杂,目前阻力很大,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公车改革遇到的阻力肯定小不了,因为改革不仅仅是让几个人没车坐的问题,而且涉及一个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围绕着公车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从领导到公车采购者,甚至连开公车的司机都坚决地反对改革。
问题是,为什么官员一有阻力,公车改革就得停止?改革为什么要这么介意被改革者的脸色?破除公车特权为什么要征求被改革者的同意?
这不由让人想起官员财产申报制,某地曾就“官员应不应该公开申报家庭财产”对干部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90%以上的干部反对公开,然后主持这项改革的人同样感慨“阻力非常大”。这同样非常荒唐。无论是破除公车特权,还是申报家庭财产,将官员财产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天然的制度要求,是为官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他们不接受就可以让改革搁浅?
许多改革一旦牵涉到官员的利益,一旦有来自官员群体的阻力,就寸步难行。没办法,权力是最硬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