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告别
“世界工厂”?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中国告别“世界工厂”?》,文章说,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进口原材料,并向全球各地出口廉价的制成品。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随着薪资上涨推升制造商成本,以及汇率波动可能将制造商的微薄利润化为乌有,中国正在丧失其作为制造业出口基地的最大优势——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布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去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中国作为全球最低成本零部件制造国的地位,已被印度和墨西哥超越。
正如之前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随着民众日渐富裕,中国正尝试向价值链的高端运动。但有明显迹象显示,不远的将来,薪资上涨的速度将超过许多公司技术升级的速度。
B
为何世界杯
是中国悲?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世界杯和中国悲》 。文章说,对于中国球迷来说,不管世界杯会给中国的赞助商和转播单位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会给中国球迷带来怎样的饕餮盛宴,中国队缺席世界杯目前都是“中国悲”,这不仅是对于中国足球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悲,更是官员、球员和球迷们各个心怀鬼胎的悲,他们自己都已经麻木了,成为无聊的看客,把足球当作政绩、赌博工具和笑料,长此以往,他们将永远感受不到世界杯的悲喜交加。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也被类似的情绪所笼罩。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政府官员雄心勃勃,研究人员模棱两可,市场人士疯狂炒作,普通公众怀疑冷漠。政府官员坚称中国经济既不会通胀,也不会滞胀,而会一直“平稳较快增长”;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比较悲观,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主张刺激政策延后退出,但对于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却没有提出较好的解决办法;市场人士和普通公众则一直担忧通货膨胀,资金四处炒作,公众人心惶惶,对于统计数据也呈现出集体不信任的极端现象。
文章指出,政府要口惠实至地让利于民,民间也要积极乐观地参与公共事务。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世界杯那样悲喜交加的感觉。
C
美要看
中国信号灯
星岛环球网报道,中美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所展现的热烈气氛仅仅持续了十余天,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九届“亚洲安全会议”,就成为两国军方高层交锋的舞台。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向中国表达了重启两国军方交流意愿,但双方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用词激烈,针锋相对,急剧冷淡的中美军事交流,成为本次国际对话的最大看点。
综观此次对话可以发现,中美军方高层不仅没有接触,还互相指责,紧张气氛为近年罕见。而在此次会议之前,盖茨原本计划会后顺访中国,不想中方以时机不当为由,婉拒了盖茨的要求。这位五角大楼的当家人吃了闭门羹,颇有些颜面无光。
有评论表示,多年来,中美军事关系始终滞后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源于两国并未建立真正的互信,也是美国对中国的“两手政策”造成的。军事关系是中国必须坚守的一道“底线”,只要美国不改变防范中国的政策,不改变对台军售的做法,中美军事关系就不可能“热”起来。
D
主流媒体
涉华报道有失全面
参考消息网报道,由德国一些媒体专家和学者在调研德国7家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基础上撰写并于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媒体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但这些报道总体上有失全面,并且经常传播未经独立调查的成见。
这项由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组织的研究对德国《明镜》周刊、《焦点》周刊、《时代》周报和《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日报》以及德国电视一台2008年的涉华报道和有关记者编辑进行了调研和采访。报告肯定了这些媒体高度重视涉华报道,但同时指出这些涉华报道中存在很多问题。
报告说,2008年这些德国媒体发表的8000多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超过一半属于概念化、模式化的报道,对有关中国的题材缺乏深入探讨,不假思索地传播固有的想法和成见。由于报道量较大,因此德国公众对中国的成见有进一步加深的危险。
调查发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有明显的“盲点”,特别是几乎完全排除了对中国社会变革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报道。即使那些常报道的领域也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视角,首选的是那些受众国(德国)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调查还显示,德国媒体对中国内政的报道大量集中于西藏、台湾等领土话题及人权状况。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