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深读周刊·新闻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段子狂欢
一言难尽说
段子
干部收发比例较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7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段子狂欢
——拇指哲学承载的世情百态
  手机与段子的联姻无疑成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的一道风景。黄、灰、红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段子,调侃生活,直面现实,消解权威,颠覆传统,以其可笑有趣、荒诞戏谑的方式,娱乐你我,搅动中国,成为大众精神消费的狂欢。

  手机段子,一方面释放了压抑情绪,促进了交往,娱乐了大众,有利于舒缓民怨,营造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也是社会舆情的放大镜,放大了社会转型当中不良现象和社会心态,甚至是病灶所在,值得认真关注与研究。

  段子流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迁。需要强调的是,面对大众的段子狂欢,我们在承认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引导,科学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娱乐与导向的双赢。

  1

  灰段子 是弱者的黑色幽默

  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手机段子,大概要数那些与政治、不良社会现象相关,抨击时弊的段子,有人称之为“灰段子”。以下不妨举例说明这类段子的特点:

  第一,政治类手机段子有揭露社会弊端,反映社会风气,表达民风、民情、民怨的特点,可以说是社会问题与大众心理的晴雨表。一旦发生什么重大社会问题,往往很快就会出现相应的手机段子。比如,现今社会的各类造假现象不断曝光,下面的段子就对此作了全面的讽刺和抨击:“中国人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鳝鱼里认识了避孕药,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啤酒里认识了甲醛,从奶粉里认识了三聚氰胺。”

  第二,把矛头指向平时不敢得罪的领导,喜欢拿有权有势的人开涮,不会拿老百姓开心,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冒犯权力的一种特殊方式。比如:“领导的要求是我们的追求,领导的脾气是我们的福气,领导的鼓励是我们的动力,领导的想法是我们的做法,领导的小蜜是我们的秘密,领导的批评是我们的水平,领导的表情是我们的心情。”

  第三,这类段子喜欢夸张,有时不免以偏概全。“猪欲投胎做人,神问:想做工?答:太累!务农?答:太苦!经商?答:不会算数!有何求?答:想当贪官。”部分国家干部的腐败堕落导致百姓不满,结果把领导干部不分青红皂白视作讽刺对象。

  第四,段子的句式简短整齐,语言朴素通俗、大众化、口语化,通常讲究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如:“良民说谎脸红心跳,弱智说谎胡编乱造,学者说谎自成一套,商贩说谎根据需要,女人说谎连哭带闹。”

  第五,大多数段子都极富民间智慧,常常能够把老百姓来自生活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总括而言,手机段子是中国式政治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也是大众政治情绪、政治智慧的特殊表达渠道。这些段子大都涉及当下社会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内容大都有些敏感,它谈论的常常是主流媒体不便谈论的话题,用的也是更加低俗更加平民化的民间语体。因此,它们与见诸主流媒体的政治话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非官方的性质,其民间语体的性质。由此可知,主流媒体在很多重大现实问题上的沉默正好是政治短信生长繁衍的土壤,而人们心中对现实的不满是它的心理基础。

  2

  黄段子 为何流行

  眼下社会讲流行,比如流行款式、流行色、流行歌曲、流行语调与词语……但所有这些流行,都在黄段子的流行面前黯然失色。以下三大特点决定了黄段子之流行非其他流行可望其项背。

  参与广泛。男性为主力,但女性在被动或主动的开化中也有不俗表现,不乏妙龄美女技高一筹,胆大三分而震慑众男,令人“叹为听止”。黄段子创造与传播阵容的扩大化、低龄化、女性化趋势已成为涌动之潮,蔚为壮观。

  渠道多元。黄段子的传播不受条件制约,可以时时开侃,处处设坛。有名人演讲荤话连篇喋喋不休,更有婚礼主持辅之以荤游戏荤动作,在婚礼上提前闹洞房。网络版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令人目不暇接。

  不断创新。经典段子中智慧闪光,不够经典的段子一旦创出,传播中可以屡经高手润色拔高,有点像头脑风暴,更像创作接力,不愁不出彩。

  黄段子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在民间的生活与生产之中,黄段子可以发泄心中不满和讽刺丑陋。就人的生理本能来讲,食物和性需求是根本,所以无论何时,黄段子都有它产生的民间基础。

  尽管多年前我国就有地方尝试将黄段子列入性骚扰一类,欲控制和进行惩戒,但效果微乎其微。为啥黄段子这么有市场呢?黄段子流行的社会土壤是什么?喜欢黄段子又反映了人类怎样的心态?

  一是性心理宣泄。虽然封建时代早已过去,但长期的封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谈性色变,对性心理的压抑与否定,会使人们有性解放的渴望,潜意识里有对性自由的追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乐意传播从手机短信上、书报上、群众的笑谈中得到的黄段子,作为对性心理的一种宣泄方式。

  二是情绪放松的快乐。现实工作与生活中,节奏快,信息多,人们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会自然地寻找各种方式来宣泄紧张情绪,比如说看看小品节目,听听相声,大家聚在一起说说黄段子,哈哈一笑,就能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

  三是交友的需要。大家在一起相聚时,一些人说些黄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相互促进友情与和谐。朋友长久不相见了,发一个黄段子,就促进了朋友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黄段子是趣味腐败的酵菌,让人们在享受一种“变态自由”的氛围中,在一种人格扭曲中张扬了个性。

  3

  红段子 勃兴的四个“谨防”

  红段子现象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笔者以为,有必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强化认识,以使其真正发挥效应。

  谨防过度推崇“技术至上”。

  段子之所以能够在特定时期内广为传诵,深入人心,根本在于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建立源于对社会思潮的精确把握。比如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虽寥寥数字,亦乏文采,却契合了当时老百姓憎恶苛捐杂税、向往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遂成为流行一时的段子。这提醒我们,引领或占领舆论不能仅靠媒介技术的支撑或者传播数量的扩充,传播内容本身是否对受众具有吸引力和共鸣感至关重要。

  谨防红段子唱高调,“假大空”。

  目前来看,一些红段子在歌颂幸福美好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民生等现实问题的关注,高房价、收入差距、群体事件、事故灾难等信息被刻意回避;而红段子所提倡的各种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因缺少与具体事例的结合,往往有“假大空”之嫌,难以引发持久性关注。红段子如果不能契合时下的社会思潮和群众的真实心理诉求,就不可能真正扮演好疏通民意、宣泄民愤、引领民风的重要角色,其实际意义和作用将有所折扣。而在社会弱势群体中,许多人为生计奔波,红段子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与生活状态,为他们点燃生活的希望之光。

  谨防红段子脱离弱势群体,成为部分人的文字游戏和时尚体验。

  不管是广东还是重庆,红段子一般是由当地最高行政部门发起,并依靠公权力与通信部门的合作层层扩展的,底层民众、农村群体的参与度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长此以往,红段子难免成为“一部分人的游戏”。一旦缺乏普通群众的支持,这种由权力托起的文字游戏将很难长期持续下去。

  谨防红段子现象导致整个社会的“一刀切”、“一言堂”。

  有观点认为,凭借行政命令和群体意志,红段子现象可能膨胀为一场文化运动。这应当不是危言耸听。当红段子借由权力上升为主流文化形态的一种,也就意味着“积极、向上、健康、美好”成为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标签,而“揭露、批判、反思、重塑”这些看似带有负面色彩的思维模式和人文精神很可能遭到“红色大潮”席卷而被边缘化。在当今崇尚多元化的时代,文化形态丰富多样,思想意识自由生长,尤其是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应用,使得开放、个性、多元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尽管红段子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多种形式,但其基调一致,忽略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特征及多视角解读社会舆情的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一刀切”、“一言堂”。

  4

  段子的高手与推手

  谁是段子高手?

  据人民论坛调查,当前“段子交往”呈现三个趋势:参与群体越来越广,收发频次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精彩。段子使中国式的智慧与幽默得以充分展现。

  据了解,从手机段子的来源、看,既有自我创造型,也有网络下载型、转发自他人型。除了部分具有文学功底、对社会感悟较深的专家学者、官员爱好自己写段子外,大多数精彩段子都出自短信写手之手。

  有些人在手机信息传递中自我编排段子,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比如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在和友人交流时,常常自创短信段子,嬉笑怒骂皆文章,其文学性与深刻性让人拍案叫绝。但大多数人的手机段子大多来自网络和他人,为短信写手所作。几年前,短信写手被媒体冠以十大新职业之一。从网络上高薪诚聘写手的广告,足以想见短信段子在中国的火爆程度。段子越来越流行不仅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网络经济的推手。

  短信写手是真正的“草根”,往往也是底层精英。幽默和智慧都凝结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他们也曾风光无限,不是靠双手,而是靠拇指体面生活,可如今添了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和失落。

  “2002、2003年应该是最火爆的一段时间吧,那时,我刚刚进入大学,纯粹是好玩。参加了中国移动举办的一个手机创作大赛,还得了奖。后来,就有专门的段子网站力邀我加盟,成了所谓的‘职业写手’。”资深短信写手张某如是说,“也写过不少‘荤口’,收入是不错的,转发超过一定数量就有报酬,每月轻轻松松就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对一个在读的大学生来说算是很不错的了。”“2006年应该是个拐点,收入急转直下。平时每月就三五百块钱,重要节日收入勉强过千。”同为写手的刘某说。据报道,广东某知名短信网站2008年一条短信的封顶酬劳还是4000元,现在只有1000元。

  是谁在写手和运营商之间牵线搭桥?是谁从数以亿计的段子中披沙拣金?专门的段子网站正扮演着中介和推手的角色。

  国内知名的段子网站数目不少。大多采用“全民参与”的形式,只要简单注册就成为会员,就可以上传段子。每个网站都会积累一些常年活跃的写手。某知名段子网站的编辑说:“素材多,要求高,推广机制也日渐成熟。”

  运营商一般会和网站达成合作协议,只要短信转发量达到一定数量(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运营商就会付给网站一定的报酬。然后再由网站支付给段子的作者。“每一个重要的节日都是段子传播的重要时点,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提前约好段子,首先是推荐给一些官方网站注册用户,一般是几十万的数量。只要是好段子,就能得到大家的追捧,转发量激增。”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现在是人人麦克风的时代,是“草根群言堂”的时代。作为当下影响公众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的重要载体,手机段子现象空前勃兴,需要各方高度重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