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世界杯随想
在世博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
攀 登
洛阳网广告
入朝洛堤步月
三国相争魏最 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7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史话
三国相争魏最 牛
徐金星
  电视连续剧《三国》时下在几个电视台热播,三国故事和人物又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小说《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分分合合,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反复交替出现,而三国和洛阳非同寻常的重大关系,突出表现在:三国由洛阳一分为三,三国又由洛阳合三为一。 而在三国之中,魏国疆土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军事实力最强,魏都洛阳的地位远在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之上。  

  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史称三国时代。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进屯洛阳东部一带,共讨驻在洛阳的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火烧洛阳,史家多以此为“三国”的上限。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魏国兵分三路大举伐蜀,蜀后主刘禅奉表投降,蜀亡。刘禅举家东迁洛阳,封“安乐公”;太康元年(280年),西晋六路大军伐吴,重兵压境,吴末帝孙皓降晋,吴亡。孙皓举家西迁洛阳,封“归命侯”。此为“三国”下限。刘禅、孙皓居洛之宅,皆在洛阳城东阳门外御道北。二人死后,亦葬于洛阳。刘禅墓,俗称“阿斗坟”,在汉魏故城内城西北隅,那里的金墉城,当地也俗称“阿斗城”;孙皓墓在“河南县界”。

  三国之中,魏国疆土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军事实力最强,魏都洛阳(同时又是司州、河南尹、洛阳县治所在地),其地位也远在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之上。当时,魏置司州、豫州、徐州、雍州、凉州、幽州等十数州,秦岭、淮水以北均为魏国所辖,有66万多户440多万人。蜀置益州,有28万户94万人。吴置扬州、荆州、交州,有52万多户230多万人。

  研究三国历史的权威文献《三国志》,由西晋时人陈寿完成于洛阳。《三国志》以魏国为正统,魏国以及都城洛阳所在的黄河流域,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代表着当时经济、文化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和趋势。

  魏都洛阳,大批文人云集,在哲学、宗教、文学、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在哲学方面,继两汉经学之后,一个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玄学诞生了,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玄学思潮开端的代表人物何宴、王弼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即“无”是宇宙的本体。

  三国之时,西域僧人继续东来洛阳,译经弘法,佛教进一步发展。曹魏嘉平二年(250年),中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中国第一本“佛律”——《僧祇戒心》,并请西域梵僧立羯摩受戒,为中国戒律之始,昙柯迦罗亦被尊为中国律宗之祖。

  曹魏甘露五年(269年),朱士行在洛阳登坛受戒,成为第一位受戒的汉僧。当年他西渡流沙,远赴于阗(今新疆和田),写的《大品般若经》梵本90章60余万言,遣弟子送还洛阳,后被译为《放光般若经》。朱士行是第一位“西天取经”的汉僧。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作家辈出,成就辉煌。其代表人物三曹父子、建安七子,都曾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七哀诗》、蔡文姬的《悲愤诗》,都是传颂千古的佳作。

  正始是曹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阮籍的82首《咏怀诗》、嵇康的《幽愤诗》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被誉为“天下名巧”的马钧,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发明家、机械制造家。他改造的织绫机,可以提高效率四五倍;他创制的龙骨水车,可以连续不断提水;他创造的指南车,不管车向何方行驶,车上的木人总是指向南方。他还创制了水转百戏、轮转发石机等。

  三国时代的洛阳,留下了丰富的遗物遗迹。曹魏洛阳城,由魏文帝曹丕在原东汉洛阳城的旧基上所重建,“南北九里,东西六里”;魏明帝曹叡在洛阳城西北隅新筑一座小城,名金墉城。嘉平末年,司马师废魏主曹芳,迁置于金墉城;咸熙末年,魏主曹奂“禅位”司马炎,连同“魏故宫人”亦迁置金墉城。

  黄初五年(224年),曹魏文帝正式重开太学。正始二年(241年)新立石经28块,因用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所书,故也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内容包括《尚书》《春秋》及《左传》等。东汉时创立的灵台、辟雍、明堂等礼制建筑,其后也均为曹魏所沿用。

  曹魏五主,其陵均在洛阳。其中文帝曹丕葬首阳陵,应在今偃师市首阳山南一带;明帝曹叡葬高平陵,一说在今偃师市南万安山;一说在汝阳县菇庙村东南一带;废帝高贵乡公曹髦墓,应在今老城东北大约15公里邙山之南、瀍河一带。

  迄今已经正式发掘的曹魏时期墓葬,有位于涧河西岸的“曹魏正始八年墓”,位于洛阳东郊的曹魏墓,位于偃师城西杏园村的曹魏墓以及位于邙山上的曹休墓等。

  有关史籍有如下一些记载:孙坚与董卓军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关公斩华雄是罗贯中虚构)”;孙坚“进军大谷,距洛九十里”,“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孙坚由洛阳宣阳门入城,“埽除宗庙,平塞诸陵”;孙坚“分兵出函谷关,至新安、黾池(渑池)间”;孙坚在洛阳城南甄官井中“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等等。诸如阳人(今汝州市境)、大谷关(今偃师境)、函谷关(今新安境)、宣阳门(汉洛阳城南门之一)、甄官井(汉洛阳城南)等和三国史事有关的古地、古关、古遗址,在河洛大地还有很多,带有传说性质的则更多,不再一一述及。

  洛阳、成都、建业是三国时期的三个主要中心,洛阳则是中心中的中心。三国相争,主要是魏、蜀相争,二国争战的终极目标,都是建都(或还都)洛阳,一统天下。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