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下,我们是要“快”,还是要“好”?是要单纯追求GDP,还是追求国民的幸福?
近日,“中国第二季度GDP总量超日本,跃升世界第二”的消息引发了中外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诚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所言,我们的“GDP第二”只是虚胖,而且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环境成本、生命成本、后代成本、资源成本等等。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下,我们是要“快”,还是要“好”?是要单纯追求GDP,还是追求国民的幸福?
2008年11月,当世界在金融海啸的深渊中迷茫挣扎的时候,几十位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官员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小国不丹去寻求“另类”答 案。不丹拥有65万人口,人均国民收入仅为1200美元。但在近年来进行的各国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这个小国多次名列前茅。
30多年来,该国的施政目标不是提高GDP,而是提高GNH (国民幸福指数)。为了追求公平的发展,不丹为全民提供了免费医疗福利和教育福利。为了保护环境,它不进行急功近利的开发。1984年至1998年的14年里,不丹国民平均寿命延长了19年。就连国王也在树林里的木屋中居住,所以普通国民不必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为自己过得有没有别人好而烦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国人都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必须有钱才能幸福。然而,鼎鼎有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999年面向79个国家国民提出“您是否幸福”的问题后,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当时饱受饥饿困扰的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位居首位,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分列二、三位。《纽约时报》在2005年的特辑中以不丹为例指出:“在评估国民幸福指数时,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需要加入其他标准。”
笔者经常听到几个贷款买房的朋友抱怨说,付房贷利息让他们感到压力沉重,而豪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幸福——豪宅建在市郊,因此增加了上班通勤的时间,每天要多开至少一个钟头的车;另外,亲友们的往来也变得很不方便,增加了疏离感。而那些在外企工作、拿高额薪水的白领也颇多抱怨,他们不满自己工作压力太大,超级紧张,超长工时,许多人常常要工作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大清早又要去上班,结果是赚了很多钱却没有时间去享福。
中国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92.5倍,但国民幸福指数却显然滞后,特别是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高失业率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自我满足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幸福感,但大多数国民的幸福应该由政府部门来保障。